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本书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全书分为21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本书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菜篮子”、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
作者从1995年开始研究《孙子兵法》,试图寻找到一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解读方式,历经20年的心血研究,最终找到以"运动战式"的句读方式来解读这部经典,而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特别以热兵器时代的运动战宗师粟裕的十三场运动战实践为案例,补充进冷兵器时代的运动战祖师孙武的十三篇运动战理论中,二者结合演绎。这也是对《孙子兵法》解读的全新一种。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习近平总书记的原文原著为根本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为重要参考,力求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时代背景、主题主线、理论贡献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总体布局、战略安排、根本动力、重要保障、政治保证等,内容涵盖了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内容,并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问题意识,注重释疑解惑。为便于学生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本书还设置了“问题聚焦”“本章要点”“本章导图”“相关链接”“
《决战东北》借助大量原始作战档案、电报、回忆录,真实再现了东北解放战争全过程。 1945-1948年的东北战场风云变幻。从日本投降,中共捷足先登进沈阳,紧接着“风云突变”,接收碰壁,山海关、锦州战局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让开大路”,林彪开辟东北根据地,开展剿匪、土地改革、大练兵,松花江战役、塔山阻击战、攻克锦州、围困长春,处处绝境逢生,屡战屡胜……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向国民党发动决战,只用了52天时间,解放东北全境,国民党精锐全军覆没,随即林彪率领百万大军浩荡入关。从此,国共力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新中国的曙光从东北冉冉升起。
本书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在收集、研究大量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并对新世纪的中国安全战略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构想。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的框架结构基本上本着综合--分散--再综合的原则,首先以总论的形式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系统阐述,然后分析中国安全环境中的美国因素,尽管中美两国远隔重洋,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的邻国,美国因素在中国的安全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设专章论述。台湾问题涉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祖国统一的核心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安全环境中的爆炸性因素,理应设专章论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按地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俄罗斯及中亚块,每个方向的地缘特点和影响中
专家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本著作深刻考察了毛泽东成功改造中国的方法,科学总结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深入挖掘了毛泽东实践和思想的精髓,提炼出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新的观点、新的论断。全书涉及的都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书章节的题目多是毛泽东的话,立论别开生面,发人深省。虽然是一部理论性很强的历史著作,但语言通俗,思想鲜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的激情。专家认为,这样一部匠心独运、具有历史深度和理论深度的作品,是我国思想界研究毛泽东的一个卓越的学术成果,肯定会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改造中国的活动极其丰富而深厚。他是怎样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
该书分为12讲,开篇2讲阐述了善于跟群众说话的重要性以及有些党员干部一张口就容易讲空话、套话的原因。之后的9讲,侧重讲述提高跟群众说话的语言水平的技巧和实践,分别为提高语言能力,从哪里下功夫;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怎样才能脱稿讲话;到基层调研,怎么说;走访慰问时,怎么说;现场即兴讲话,怎么说;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怎么说;在电视上,怎么说;在新媒体上,怎么说?最后1讲介绍说过后,怎么抓好落实。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在收集、研究大量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并对新世纪的中国安全战略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构想。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的框架结构基本上本着综合--分散--再综合的原则,首先以总论的形式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系统阐述,然后分析中国安全环境中的美国因素,尽管中美两国远隔重洋,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的邻国,美国因素在中国的安全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设专章论述。台湾问题涉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祖国统一的核心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安全环境中的爆炸性因素,理应设专章论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按地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俄罗斯及中亚块,每个方向的地缘特点和影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