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肇基早年回忆录》记述了作者自儿童时期起,到1914年出任驻英国全权公使时期的经历。具体内容包括:幼年时代、留美时期、武昌时代、考察欧美宪政之行、任职京汉竟奉铁路局时期、在哈尔滨任滨江关道时期、任职外务部时代、民初居京时代,前有自序,后附有自定年谱。 1922至1945年间,作者金问泗任职外交部、担任驻荷兰公使、驻荷兰全权大使、驻比利时大使,期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在《外交工作的回忆》中,记述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经历、见闻、感想,是研究民国外交史的参考资料。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2014年中法两国将迎建交50周年。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冷战时代,敢于对苏联霸权说不的伟人*和敢于对美国霸权说不的伟人戴高乐。当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之后,戴高乐就派秘密使者携其亲笔信以“旅游者”身份进入所谓的“铁幕”中国开始谈判法中建交问题。*给戴高乐以高度评价。因戴高乐突然去世,生前未能与*会晤,成为中法关系史上的一大遗憾!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中篇为和平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下篇为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书梳理和总结70年来外交战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积淀和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化解和处理未来面临的问题、遇到的风险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记述了柯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奔赴延安学习、工作,担任外交部首任礼宾司及亚非司、非洲司、亚洲司司长,驻外大使,“文革”的经历,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工作41年。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由柯华口述,由郭彤彤执笔完成。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及其成功实践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系统、全面地描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阐释其世界意义,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紧紧聚焦于中国道路这个重大主题,在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对中国道路进行总体性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中国道路的 生存性贡献 发展性贡献 制度性贡献 文化性贡献 和平性贡献 ,联系现实,内容厚重;逻辑清晰,分析深刻;论点丰富,视角独特。
内容简介: 在全书中,作者着重分析了 一带一路 框架下中非合作的新实践、新趋势与未来前景。作者的相关分析以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使用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研究的方法论,其关于近代中国以来三次革命的划分,关于改革开放是 革命性改革 的分析等,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分为两个子系列:《年度综述》和《前沿报告》。《年度综述》按一级学科分类,每年度发布,《前沿报告》每三年发布,并都编撰成书陆续出版。学科《年度综述》内容包括本年度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代表性学者及代表作;学科《前沿报告》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三年来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理论观点与方法、重大理论创新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科前沿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971年7月基辛格得以秘密访华,是在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的大力帮助下完成的。 巴基斯坦秘密渠道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关键作用,中美之间又做了怎样的接触与交流? 本书作者在巴基斯坦前总统叶海亚 汗之子阿里 叶海亚 汗的帮助下,获得了中美两国秘密外交的49份绝密档案,结合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件,通过采访有关直接当事人而著成此书,生动揭示了当年中美建交过程中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再现了那段令世界瞩目与震惊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 国外人士看新时代 系列丛书的一卷,以国外学者的视角,通过命运共同体、文明多样性、历史文化融合、西方与亚洲国家的冲突根源、历史多元性和异质性发展轨迹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东西方对比、中国与美国对比,肯定了中国的发展,说明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等给非洲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从侧面展现了中国所秉持的合作共赢等价值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秉持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鲜明对比。
《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是 吴建民部以国学角度为切入点,总结数十年 外交生涯的新作,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 见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精辟的思考、冷静的观 察和深刻的剖析。
中日安全关系复杂、敏感,既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制约中日关系整体改善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书首次对战后中日安全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安全认知、安全政策及安全互动为主线,在各具特征的五阶段分期框架下深入分析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揭示影响因素,寻求发展规律。由孟晓旭所*的《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溯自战后,通过相对长时段研究,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还对中日安全关系的未来出路提出对策建议。本书视角新颖、研究深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记述了作者1998年至2008年期间在尼日利亚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本书共由55个故事和81张自拍照片和扫描文件组成。共约12万字。另有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的文字稿,及十年间尼日利亚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的服务情况汇总表、大事记等。本书详细讲述了作者如何团结中国企业,开拓以尼日利亚为主的西部非洲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市场,使中国以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进入非洲,并至今仍占稳非洲市场。
本书稿简要回顾了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历史交往。概述了21世纪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重点梳理了中国与马玉林的教育、旅游和文化合作现状,并着重从广东的区位特点出发剖析广东与马来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的新前景,包括广东华侨的特殊作用,并对未来做出展望。本书稿为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有价值和参考,且符合目前的出版需求。
常晨光、喻常森主编的《中澳关系大趋势: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展望——纪念中澳建交40周年》总共约20万字,书中的论文作者大多是中国从事中澳关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贸易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文集回顾了中澳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双边关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存在的挑战。
《决战东北》借助大量原始作战档案、电报、回忆录,真实再现了东北解放战争全过程。 1945-1948年的东北战场风云变幻。从日本投降,中共捷足先登进沈阳,紧接着“风云突变”,接收碰壁,山海关、锦州战局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让开大路”,林彪开辟东北根据地,开展剿匪、土地改革、大练兵,松花江战役、塔山阻击战、攻克锦州、围困长春,处处绝境逢生,屡战屡胜……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向国民党发动决战,只用了52天时间,解放东北全境,国民党精锐全军覆没,随即林彪率领百万大军浩荡入关。从此,国共力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新中国的曙光从东北冉冉升起。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五次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正途大道。
本书稿简要回顾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交往。概述了21世纪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梳理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教育、旅游和文化合作现状,并着重从广东的区位特点出发剖析广东与印度尼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的新前景,包括广东华侨的特殊作用,并对未来做出展望。本书稿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有价值和参考,且符合目前的出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