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是现代外交实践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 世界各国特别是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美国早已把文化外交纳入到国家总体外交之中。探 究美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 外交,不仅有助于全面揭示美国的中东战略及其目标 ,而且对于认识中东国家对美国 文化外交的应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文化外交 理论的研究,推动文化外交的学 科建设有重要意义。郭威编著的这本《美国在中东伊 斯兰国家的文化外交》从教育交流、艺术交流、倡议 互动和大众传播等四个方面进 行具体实践及案例分析,全方位论述了美国在中东伊 斯兰国家实施的文化外交活动。 揭示了美国文化外交未能改变其中东政策的本质,并 且,其在执行导向、交流方式、 管理因素、具体投入,以及文化外交工作人员等方面 都暴露出了局限性。
《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与中国密不可分,作为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战略合作、从冲突频发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 活化石 之一,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敏锐的长者,他的这本书脱不开历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现实和未来。在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在和将来几十年内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在战争中双方统帅人物是怎样运筹和较量的?志愿军英雄人物是如何英勇战斗的?美军的几个将领是怎样黯淡出局的?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战斗,对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战双方在战场上都运用了哪些战法?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哪些珍贵文物?它们背后有哪些故事?
获德国历史学家协会奖 《中国与世界社会》论述的主题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进程。它从古代中国在清朝几位伟大皇帝统治下经历的*后辉煌讲起,重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上逐步沦为受外国摆布对象的过程,继而讲述了中国如何通过革命重新实现民族独立,以及其间所经历的种种政治变迁。 作者在从内部省察中国历史的同时,将国际环境的变化发展作为着眼点,两种视角相辅相成,连贯统一。因此,本书呈现的不仅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是对欧美日在东亚推行强权政治的记录和阐释。
自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 一带一路 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 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带一路 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多存在政局不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投资营商环境较差等问题,突发风险较多,且据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 走出去 的企业对海外市场认知不足、合作规划盲目、风险意识缺乏等,往往由于罔顾风险导致项目受挫甚至失败。 一带一路 要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对风险的研究与防范是一项重要议题。当前,大数据技术愈发成熟,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基于大数据的 一带一路 建设风险防范通过对全面、强相关、实效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交叉验证、关联分析及异常点分析等思维方法,及时跟进 一带一路 投资目的国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主义到九十年代的进步的保守主义,本书是关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路向寻求和思考。 所谓新保守主义,就是在尊重现在秩序的历史连续性、重新肯定传统价值系统以及的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缓慢渐进地推进现代化变革。这种新保守主义具有民主与现代化的导向性,因而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
张子和主编的《情擎一湾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介绍了宁波市在围海建设、海湾旅游开发、海洋经济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精美的图片,希望给其他同类型城市的发展以参考和借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宁波市围海项目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改革开放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浓墨重彩的画卷。
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在经过二十多年 民间外交 的积累和发展,终于在1970年代初结束了 不正常状态 ,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结束了 战争状态 ,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也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友好、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中日邦交正常以来,两国关系经历过令人怀念的 蜜月时期 ,也出现过严重困难的 冰冻 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两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以及彼此间利益的不同,分歧、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和困难,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21世纪初,中日两国共同努力,走过了 冰冻 ,确立战略互惠目标,两国关系达到新的高度。本书从中日关系发展基本经验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关系各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强调时代在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日关系发展四个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26nbsp;%26nbsp;当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非洲国家社会经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贸易和工程承包相比,对非直接投资却是中非经贸合作中的短板,不利于中非关系的可
俄罗斯谚语云:莫斯科并非一下子就建成的。中俄关系今天的成就是几代人共同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周晓沛主编的《我们和你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俄文版)》一书生动讲述了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书中各
阎宝航崛起于民国初期东北贫苦儿童教育救助和基督教青年会组织,后为张学良顾问和心腹。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主力成员之一。新生活运动中一度受蒋介石重视,成为座上宾。实际他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获取一些重要的战略性情报。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全国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英雄无名:阎宝航》是阎宝航的传记,作者王连捷通过大量档案资料、访谈口述、学术文章,串联起阎宝航传奇的一生。
中日关系是中国很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很复杂、很敏感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定了总体的对日战略目标和各个阶段的政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着两国关系从民间发展到官方。《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
《〈理解中国〉丛书·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政治的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和总结中国政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从而为改革探索、学术积累以及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方向和提供参照。所谓特定的角度,是指尝试以关键词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议题。关键词是人们借以思考的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纽结,是库恩所谓的“范式”之重要构成,它对人们的认识起到了定向和组合的作用。如何选择关键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如何思考。在这一意义上,关键词的库存量能够在程度上标示着人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故而从关键词切入来盘点中国政治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反映中国政治的变化,在我们看来不失为一种既能切中要害又方便操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