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南方力量崛起背景,通过追溯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形成的背景与历程,研究阐释 共识 的核心内涵,考察中国与非洲等全球南方力量对中非共建现代化的期待以及共识产生的国际影响,探索新形势下中非共建现代化、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通过追溯背景、阐释内涵、描绘全球南方国家对共建现代化进程的期待及其国际影响。
礼物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作为友谊、道歉或权威的象征。布鲁梅尔探索了历代赠送的50件外交礼物,解释了这种政治艺术的巨大复杂性 通过必须符合收礼者自身利益和性格的礼物,为送礼者打造品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使用塞弗尔瓷器,而奥斯曼苏丹则喜欢荣誉长袍。在某些情况下,收礼人毫不掩饰他们想要的礼物。约公元前1350年的《阿玛尔纳书信》记录了赫泰王子齐塔与埃及法老的通信,他想送给法老16个人,并强烈暗示法老想要一些黄金作为回报。从特洛伊木马到埃及的方尖碑,再到自由女神像,这本丰富的全球史为全球政治的奇特细节和壮观场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是2014年 2018年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关系战略报告书》五年合集。每年度的报告书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并撰写,以报告书为媒介打造中日两国学者、智库长期合作交流的机制化平台,既注重建言献策的政策性效果,也注重从中长期、战略性视角考察研究对象,其间注意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理论变迁变化的观照,体现出大学智库的研究特色。年度报告书已形成系列化,即由点到面形成变化轨迹,将为后人留下考察史实与认识之间的张力与规律提供方便与空间。
总结 一带一路 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索新时期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本书的核心任务。为此,本书试图从 一带一路 的治理结构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可持续与惠民生的具体目标开展路径选择研究。在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聚焦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国际产能合作、道德风险、债务与环境可持续、国际认知、安全保障、机制化建设等,探讨相关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国际公共产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持国际体系运转和国际秩序稳定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重大突发疾病传播等全球性公共问题大量增生,亟待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来解决。本书在对二战后国际公共产品供求体系历史考察基础上,深入分析21世纪以来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剖析当前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后结合 一带一路 案例,系统探讨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动因、现状、挑战及其策略。
本课题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合力完成。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章 新哈萨克斯坦 ,第三章 政策沟通 ,第四章 设施联通 ,第五章 贸易畅通 ,第六章 资金融通 ,第七章 民心相通 。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 亲、诚、惠、容 的周边外交理念,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目前,关于中国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也纷纷涌现,但多就某个地区或议题展开,本皮书则旨在跟踪中国与周边国家、周边区域的年度动态发展以及热点和重点问题,一是有助于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二是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总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一些规律。本书分总报告、区域篇、国别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对2021-2022年度中国与周边区域及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合作情况做了介绍和分析。
《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记载了作者强世功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书中收录了:“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一国两制”的历史源流、基本法的形式与实质、中国的忧郁、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区域与国别学研究方法,探讨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中东国家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影响。本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语言因素和价值观因素对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产生重要影响,对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对外投资报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写,分为前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况、中国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对外投资的政策导向、中国对外投资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五个部分。《报告》从宏观、全面的视角出发,用精炼的语言系统阐明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和态势、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的沿革和现状、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和引导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体系,以及中国对外投资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基本事实,旨在引导外各界客观、准确的认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政策、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案例100深度解读》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不找市长找市场、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是好东西、文化体制改革:一花独秀不如百花嫣然、社会体制改革:公平正义比太阳要有光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要雾霾要蓝天白云等等。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成立于1953年10月,至今已走过60多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史》概述了全国工商联自筹备以来的发展历程。回首往昔,全国工商联走过的60多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光辉历程。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以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和编制体制改革为背景,结合我军新时期联合作战转型需求,从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概念内涵出发,分析了外军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能力、功能组成、交互关系和作战应用进行了阐述;针对系统需求开发、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工程和系统模型构建等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评估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力的指标体系:剖析了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六大方面的关键技术。《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够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理论研究和研制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并助推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持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