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时“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它以现代的视野对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新阐述,这个争论涉及社会生活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主角——国家和市场——发生的冲突具有什么性质和产生什么后果。在《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中,罗伯特·吉尔平诠释了以美日经济日益结合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现状,也探讨了这种经常紧张的国际关系大大有赖于稳定的时代的可能后果。作者试图缩小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差距,并把理论问题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秩序中出现的大量变革联系起来。对于谋求广泛了解美国和西欧与日本和其他新兴经济强国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希望把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贸易、金融和货币问题等具体领域中去的读者,《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不可不读。
国家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或舞台,用学术语言表述,就是国际体系。国际体系作为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各种国际行为体围绕问题互动而形成的整体结构,乃是国际关系的宏观体现。由于体系结构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无处不在的影响,因而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构成了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少军等编写的这本《国际体系——理论解释、经验事实与战略启示》的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是理论篇,诠释了国际体系的基本概念,并分别解释了权力体系、制度体系与文化体系的互动结构与影响机制,建立了完整的国际体系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是事实篇,分别阐释了主权国家体系、联合国体系、国际经济体系、国际军事体系和国际政治文化体系。这些章节说明了行为体在各个专门领域的互动,把抽象的体系理论与经验层面的事实结合往了一起,说明了体系的现实存在形
21世纪,大国权杖争夺战的预演已经提前展开,谁能在未来领袖群伦?谁能称霸明日的世界?谁是这个蔚蓝星球必然的主宰? 2010年中国GDP次超过了日本,经济实力远超鼎盛时期的苏联,煤炭、钢铁、汽车、造船、发电量、石油消费量和对外贸易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占据世界或第二的位置。 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无论中国人自身是否愿意,眼下,中国确实已不折不扣地跨入了大国的行列,中国必然将以大国的心态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也必然将以勇敢、自信的崭新风貌去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秩序一直处于重塑中。在这个过程中,崛起中的中国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安全和外交等。其中,中美关系、中国的亚洲地缘政治和中国自身的内部发展最为关键。 本书是过去十余年作者在国际秩序变迁和中国国际关系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以全球化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格局和自身现状进行了宏大的描述和细致的分析,并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国际战略、内部建设和国际定位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明晰独到的见解。
中日关系及其重要历史告诉我们,“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选择"(《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基础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信赖、和平共处和互惠发展。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日本是一个尊敬强者、崇尚实力的民族。中国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励精图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中日和平友好有必需的实力保障,确保交往合作健康发展,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对于日本极少数的右翼势力,中日两国人民都要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让他们破坏中日友好大局的阴谋得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让历史的友好之光和经验教训,指引后人的前进道路,让“一衣带水”的两个重要国家,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有关国旗、国徽的准确可靠知识更为进行国际交往所,学习和掌握国际知识所必需。此书目前收录最全、资料的国家标志图书。自2004年首次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受到读者的好评。为了给读者提供更新更准确的资料,再次进行修订。其中更新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人口、货币、汇率等内容的变化,特别是新近变化的南苏丹的有关内容等。编纂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拓宽读者际知识面的参考工具书。
巴黎与圣彼得堡在艺术上的亲缘关系,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从屠格涅夫、司汤达的散文与小说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无不感染这里面深层的相互关系。 这部历史作品中出现的有雄图大略的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奸邪的冒险家、绝望的艺术家,还有无处不在的沙皇秘密警察。 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上的杰出入物马蒂斯、佳吉列夫、科克托、毕加索、阿拉贡——整整一代的天才——通过来自北国冰雪的缪斯感受到斯拉夫灵魂的魅力而才思涌现、灵感不辍,在促进法俄的文化交流、融合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还就中国的未来以及21世纪的美中关系和日中关系进行了交谈。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今后将会愈来愈大。可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本书如果能对汉语圈的读者、特别是对将承担下一代重任的青年们起到某种精神食粮的作用,我将无比高兴。
出版《驻日记者四十年》,回眸往事,以鉴未来,是很有意义的。从书可以感受到中国驻日新闻工作者对祖国的赤诚,对发展中日友好合作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能看出40年间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对于各位中国记者的辛勤工作,由衷地致以亲切的慰问与崇高的敬意。在中国驻日记者的新闻报道事业进入“不惑之年”之际,期待各位新闻工作者通过敏锐、理性、广阔的视角,向读者深入报道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促进发展中日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睦领合作方面,中国驻日读者任重而道远。
本书为我们了解、认识、总结100多年来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部严肃、全面、客观、深入的历史教材,为我们展望、认识、处理和发展新世纪的中美关系提供了扎实和难得的基础。这部著作将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中国、美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帮助我们认识和展望未来的中国、美国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