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领域近二十年来逐渐占据主流的重要理论,它强调理念,价值观和国际身份认同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建构主义的新视角》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以及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美国霸权及其文化基础,中日关系的稳定基础,中国春秋时期天下秩序的逻辑及其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和启示作用,古代中国天下秩序与现代主权国家制度的兼容性,以及中美关系的潜在冲突以及化解中美矛盾与冲突的方法。《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建构主义的新视角》有以下三个主要论点: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文化改造和国际身份认同的重塑是美国在东亚维持霸权的重要根基,就像春秋华夏天下秩序是建立在周礼伦理制度的基础之上一样;当代中国外交深受理念和价值和国际身份认同(特别是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文化改革与民主输出》借鉴了政治学中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理论,将民间信息教育局的活动置于战后日本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中考察,重点关注民间信息教育局如何利用这些文化手段影响日本民众的心理、情感和思想观念,把民间信息教育局的改革活动视为输出美国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民间信息教育局的活动与战后日本民主文化培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说明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文化政策在战后日本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作者在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宗教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影响以及若干重要问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当代国际政治丛书:国家的选择》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路径下集中关注国际制度与国家自主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理性选择的路径,《当代国际政治丛书:国家的选择》把国家看作是理性的行为体。也就是说,国家行为体会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制度选择以使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化。全书分为八章。到四章为理论部分;第五到八章为经验研究部分,包括四个案例研究。其中,第五章结合国际法律化的文献分析WTO与美国贸易政治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