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山等主编的《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Ⅱ)》的出版得到这个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主要由内陆欧亚史、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和环太平洋史组成。
本书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他早年的一些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在书中,戴秉国同志以平实的语言,提出并回答了苏联解体的教训有哪些?在台湾问题上如何处理“蜂蜜和苍蝇拍”的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而中俄就像两根“谁也离不开谁”的筷子?朝核问题何以成为世界性难题,各方关切是什么?回忆了如何促成中国龙和印度象从相争到共舞;如何“破冰”甚至“融冰”,推动中日关系转圜;如何迫使法方不在对华政策上瞎折腾;以
如果对欧洲而言欧洲一体化是一个 艰辛之旅 ,对美国而言 其对 欧洲一体化 的支持 也非 矢志不渝 。面对大西洋对岸这场深刻改变欧洲政治面貌的革命,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年代的 积极 支持、尼克松 ― 基辛格时期的 相对 冷淡 , 到 20 世纪 80 年代对 欧洲堡垒 的担忧 , 以及冷战后对 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 ( ESDI )的警惕以及欧洲货币联盟( EMU )的疑虑,美国在支持与反对之间摇摆不定。 欧盟 ―美国关系在裂痕与和解之间循环往复,恰如一座 摇晃的钟摆 。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外交外事领域各方面的知识,以大量古今中外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外交的定义、范围、形式,外交、外事和涉外行业的区分和相互关系,新中国的外交特点,涉外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和素质修养,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各种技能和具体操作规则、要求和技巧等。了解这些知识,掌握这些技能是每一个涉外工作者必有的素质。本书可作为外交外事人员手头的实用手册,又是一本知识普及性读物。
《中国,非洲新的发展伙伴:欧洲特权在黑色大陆上趋于终结?》主要内容有非洲,地缘战略竞逐的新舞台。 欧盟和非洲:经济伙伴协定,官方发展援助越来越紧张的关系。非洲,希望与痼疾并存。等内容。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外交学理与外交实务并重的原则,在探讨外交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范围,以及外交学与其他交叉学科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外交学概论》的学科体系和框架。本书从总的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外交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当代外交的基本准则、规则与惯例,外交机机构组成与外交代表,使馆和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当代外交的方式与类型,外交交涉与谈判,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与国际条约,以及现代外交与其他各个领域的关系。同时,本书又概括地论述了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国的外交风格与特色,结合中国外交实践经验阐述了外交业务与技术,以及中国外交队伍的建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