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
二战结束之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走上国际舞台。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不同,南亚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有其显著的特点。该书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切入点,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探讨了南亚国家之间以及南亚国家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关系的发展演变。
本书叙述了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两国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例举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回答了中俄关系向何处去以及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能走多远的问题。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学术背景,并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冷战后中俄两国在双边层面、地区合作层面、国际合作层面合作关系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从中俄关系发展的国际背景、两国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根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冷战后中俄关系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中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前景和两国关系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等问题,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以及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理论专著。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本书讲述的是毛泽东表侄女、中国第一位女副外长王海容首度开口,回忆毛泽东的卓绝风采,讲述3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系列中国外交幕后故事。书中披露了大量从毛泽东与斯诺谈话到秘迎基辛格、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等外交“大手笔”背后的秘闻,为中国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丰富的细节。
《国际关系精要(第5版)》对国际政治的基础话题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精练、透彻的阐释,并因此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作者卡伦·明斯特、伊万·阿雷奎恩-托夫特不偏不倚地介绍了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范式——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激进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学生在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世界政治事务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工具。《国际关系精要(第5版)》在前几版的基础上,根据世界政治的变化,对全球化、非政府组织,诸如健康、环境和人权等全球性问题,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发展问题和全球经济危机等,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和分析。
《亚洲新秩序》为知名国际关系学者郑永年的专题文集。作者长期研究亚洲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本书所讨论的亚洲国际关系局势问题,为其研究成果精华。 本书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讨论西方秩序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及西方秩序变化对亚洲各国家与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讨论全球化状态下亚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围绕中国崛起来讨论亚洲地缘政治秩序。全书系统性强,结构层次清晰,从世界背景,到亚洲背景,再到中国,层层深入细化,特别是第三部分对十四个与中国崛起有关的重要国际关系问题的剖析,诚为中国外交研究的提纲挈领的文章,其学术价值非常高,影响巨大。
国家为什么结盟以及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盟友,这是靠前政治理论经常探讨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国家之所以结盟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而不仅仅是制衡权力。威胁主要源于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和侵略意图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结盟原因的五个假设并通过考察1955年到1979年中东地区的联盟历史进行了检验。很终得出结论,国家结盟的目的是制衡对自己构成优选威胁的国家,而不是实力不错大的国家。
本书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从在利比里亚亲历流血军事政变、粉碎访问以色列的阴谋写到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从与莱索托王室的友谊写到与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一家的交往等,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线的风釆可见一斑。书中插有90多幅珍贵照片。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人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王建伟、陈定定、刘丰编写的《国际关系中的预测(理论与实践)》充分借鉴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在预测问题上作出的尝试,力图澄清和强调科学预测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价值。在介绍和评析情景分析、数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危机预警系统等常用预测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本书比较了学界在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各种有关国际格局走势的预测,反思国际关系学界在预测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与不足,探索提升预测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路径。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关系发生在一个整体、联系和共存的体系内,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在历史条件下,国际格局的演变集中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和运作状态,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时期内主要国际力量对比、互动、组合而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它是国际舞台几个力量中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它是几个大国或集团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均势;它形成的体系、制度与秩序。
《军事科学院军事理论著作: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与中美关系》从分析地缘政治本质入手,通过剖析其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全球化时代进行了解析,从新的历史时期的巨大变化中找到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与差异性,勾画出新时期地缘政治的特质,并最终在这些特质中寻找到指引当代中国对外战略的新指针,进而从新时代地缘政治对国家关系的新要求人手,对中美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试图从中寻找到中国对美战略突破口,为中国战略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导。
王建伟、陈定定、刘丰编写的《国际关系中的预测(理论与实践)》充分借鉴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在预测问题上作出的尝试,力图澄清和强调科学预测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价值。在介绍和评析情景分析、数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危机预警系统等常用预测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本书比较了学界在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各种有关国际格局走势的预测,反思国际关系学界在预测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与不足,探索提升预测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路径。
博学……他似乎将整个地球置于鼓掌之间,地球缓缓旋转,他精辟地阐释着面前的每一块大陆。 ——斯坦·克拉克《商业周刊》 基辛格再次帮助美国塑造外交关系……其陈述真实可信。书中充满精准的判断,偶然显现的深刻洞悉力令读者阅后扼腕称赞。 ——迈克尔·埃里奥特《时代》 离开白宫四分之一世纪后,亨利?基辛格仍是我们智慧的外交家。 ——约书亚·穆拉夫奇科《华盛顿时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中央科学地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外交理念,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书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苏联时期,中国对塔吉克斯坦而言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通往中国之门”被紧紧关闭,塔中之间既没有空中和陆路(公路和铁路)交通连接,也没有直接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人文联系。对于刚刚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正在国际大家庭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年轻共和国来说,同中国——世界强国、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和塔吉克斯坦四个邻国之一——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命运攸关的意义。 您手中的《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战略合作 共同发展》将告诉您,塔中关系如何在二十年间从一张“白纸”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战略合作 共同发展》讲述的是,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上,一个世界大国与一个小国是可以并应该建立起联系的。作者想表现的是,两个各方面均不对称的国家,如何得以在很短时间里确立起真挚
孙冀编著的《韩国的朝鲜政策》以历史的视角系统地回顾、确认和分析了韩国的朝鲜政策。概述了朝鲜半岛两个国家(政权)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此后韩国的朝鲜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介绍和分析了韩国金大中时期的“阳光政策”、卢武铉时期的“和平与繁荣政策”以及李明博时期的“弃核、开放、3000”政策。集中说明和探讨了韩国制定和实施其对朝政策的过程中国际合作因素和机制问题。通过对韩国的朝鲜政策历史与现实的阐述和分析,《韩国的朝鲜政策》为那些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和状态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