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和印度迅速崛起,中美印互动不断增强,对国际和地区的影响持续上升,三方能否形成三角(边)关系,如何互动、走向如何,对地区、世界局势有何影响,已经成为自际关系研究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加强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采用历史方法,以中印、中美、印美关系发展为线索,以三线互有交织重大事件为重点,对中美印三边互动情况进行了梳理,就冷战至今中美印三边互动进行了研究,从利益判断、力量对比、相互看法和国际机制等方面入手,结合、国际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美印三边关系处于错综复杂的亚洲地缘环境中,受中、美、印三国、地区以及国际等因素影响,具有低相关性、不对称性、不平衡性、非对抗性和不稳定发展性等特点,中美印三边关系是“零和”关系,三边相互协调又相互竞争,相
《中国,非洲新的发展伙伴:欧洲特权在黑色大陆上趋于终结?》主要内容有非洲,地缘战略竞逐的新舞台。 欧盟和非洲:经济伙伴协定,官方发展援助越来越紧张的关系。非洲,希望与痼疾并存。等内容。
本书又一篇博士论文改编而来。全书共分五章,内容涉及双层博弈模式:解释国际谈判与政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机制;限制与扩大: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退出与生效: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进一步分析;双层博弈模式:验证与完善等。
《我为领袖当翻译:亲历中日高层往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作者从1951年开始从事对日工作,亲历了战后中日关系从不正常走向正常,其间经历了民间交流、以民促官、半官半民、两国建交、官民并举的几个阶段。因此,《我为领袖当翻译:亲历中日高层往来》同时也反映了作者60 年来从事对日工作所走过的道路。 本书作者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叶,在外事工作中曾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王震、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与日本来访者之间的重要会见和会谈做过口译工作。
本书是介绍国际关系科学研究方法的入门教材,其重点在于说明国际关系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程序。为了增强内容的实用性,本书注重运用国际关系研究实例作为示范来说明有关概念、原则和研究方法,以帮助读者深入体会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方法的本质,提高其研究的科学性。
《简明国际关系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关系体系和格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着意于探索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历史发展进程,并尽可能以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概述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简明国际关系史》的编写既注重学术性,又注重实际应用性,并尽可能做到全面、系统、简明。 《简明国际关系史》可以用作普通高校历史学、法学等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用作国际政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还能作为相关学科和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参考用书。
在这本精彩的著作中,拉米详细地回忆了他同中国的谈判,包括与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前总理朱镕基的对话及重要会议的情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细节。 此外,书中还以大量翔实的情节记录了欧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环保、社会、文化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思考,阐述了自己对欧洲的走向和未来的战略性观点。
《中东散记》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从亲历中沙建交写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组织近5000名中国侨民平安回国;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为中东和平献出生命的拉宾写到以色列总统魏茨曼、总理佩雷斯、沙龙、叙利亚总统巴夏尔、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书中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与中东国家平民的交往,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线的风釆可见一斑。书中插有近100幅珍贵照片。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人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的史料价值。
《牛津通识读本:全球化面面观》内容简介:作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的字眼之一,“全球化”描述的是变化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环境方面的发展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进程在不断加速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全球化的多个方面,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全球化”被赋予的新的含义。他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全球化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吗?全球化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这是一对新中国外交官夫妇的亲历记。他们在拉丁美洲工作、生活了余年,走遍了主要的拉美国家。从书中能追寻到新中国同最遥远的拉美各国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外交关系的艰难历程,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读者可以沿着他们的足迹,感受拉美在近三分之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古巴革命、马岛战争、尼加拉瓜政治风暴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领略卡斯特罗、格瓦拉、阿连德等传奇人物的风采;饱尝亚马孙雨林、安第斯山脉的奇妙风光;感受玛雅文明、“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化冲撞……同时,也能追寻到新中国同最遥远的新大陆各国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外交关系的艰难历程,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经济辩题 中国如何能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只能坐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而无法问鼎世界经济之冠? 中国应该如何管理好巨额的外汇储备? 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金融风险在哪里?如何应对这种风险? 面对环境污染、盲目投资、诚信危机,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外交辩题 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才能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化? 中国崛起是否会挑战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在处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时,中国的策略应该是什么? 21世纪,中国将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为了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民生辩题 中国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也会越来越大?应该如何解决? 中国民众的声音如何才能被广泛的传达? 中国很快将面临人口红
2007年9月,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中国各界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中国人对福田父子为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记忆犹新,对福田新首相的对华友好政策充满了期待。福田父子首相诞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福田新政”在日本政治史上处在何种位置上?中日关系的“福田机遇期”将有多久?对这些问题给予深度分析和解读,是本书的基本目的所在。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就日本政治与外交进行基础研究和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福田上台后,其内政与外交政策自然成为笔者的研究重点。正在此刻,青岛出版社的杨成舜先生来信询问:能否就福田父子首相的诞生为中心写出一部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专著?可以说,笔者与杨先生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笔者把其他一部分写作计划暂时搁置起来,集中精力完成了这部专著。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大国,
这本《行政诚信研究》由张宇钟著,是一本研究行政诚信的专著。本书把行政诚信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深入研究行政诚信与公共行政诸多方面的关联性,并具体分析与研究行政诚信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运行规律,在发掘行政诚信效能、建构行政诚信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又一篇博士论文改编而来。全书共分五章,内容涉及双层博弈模式:解释国际谈判与政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机制;限制与扩大: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退出与生效: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进一步分析;双层博弈模式:验证与完善等。
本书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从在利比里亚亲历流血军事政变、粉碎访问以色列的阴谋写到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从与莱索托王室的友谊写到与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一家的交往等,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线的风釆可见一斑。书中插有90多幅珍贵照片。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人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的史料价值。
整整十七个月,伊恩·菲士拜克上尉费尽心机,仍未能使其上司关注他所目睹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断发生的虐囚行为。当他终于决定向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揭发此事时,他提出了一个美国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中心问题: 我们是直面危险和不幸以维护理想呢,还是在牺牲的幌子下退缩,放弃保障个人权利的承诺?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我们在不幸和挑衅面前放弃理想,这就意味着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那些理想。我宁愿战死也不愿放弃哪怕是一丁点的“美国”理念。 但此理念究竟为何物? 乔治·W.布什以美国价值观——自由和民主的名义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外对他的批评也是基于价值观,攻击其欺骗了整个国家,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美国所恪守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在《这才是美国》一书里,的外交政策研究专家安玛丽·斯劳特女士优雅而又富有
本书讲述的是毛泽东表侄女、中国第一位女副外长王海容首度开口,回忆毛泽东的卓绝风采,讲述3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系列中国外交幕后故事。书中披露了大量从毛泽东与斯诺谈话到秘迎基辛格、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等外交“大手笔”背后的秘闻,为中国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丰富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