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这本由学者和前政策制定参与者——小约瑟夫?奈所撰写的教科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理解国际冲突》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概览性著作,它阐述了从次世界大战到现代恐怖主义、信息革命以及全球治理的诸多内容,回答和提出了有关国际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这16个案例包括成功避免陷入战争泥淖的4个案例和以战争收尾的12个案例。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12个通往和平的方法。在本书最后,艾利森将对其观点的质疑提炼为“七个稻草人”(对曲解对方论点的比喻),并直截了当地回应了这七种质疑,他明确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宣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艾利森作为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他的这本书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窥美国战略设想的一扇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讲述了日本的政治与外交,有各种视角,有时要关注日本鹰派与鸽派的对立,有时须讨论日本左派与右派的抗争,有时还会着眼于日本强硬派与温和派的分歧,有时则必须分析日本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争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一般来说,重视美国还是重视亚洲,是日本人在外交理念上争论的,也是体的焦点。日本的亲美外交与其海洋国家意识有关,而重视亚洲大陆的主张则与其亚洲主义思潮有关。所谓海洋国家意识一般是指一些人受西方海权论影响,主张日本应该建立海军实力成为海洋强国,并与英美等海上霸权国家结成联盟,从而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战略倾向。这种倾向的影响在战后超过了重视亚洲作用的大陆派及其亚洲主义倾向。作者廉德瑰认为虽然 海洋 与 大陆 的分析框架未必可以囊括日本外交的所有侧面,但是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持原版结构合理、线索清楚、文字流畅的特点,又根据学术界的新认识,补充了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使教材内容更为全面。对近现代部分作了压缩,删减了一般性史实,使内容更为集中,还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和插图。修订后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丛书》之《外交学原理》(赵可金编写)是一本以外交学原理为内容的研究性教材。包括四个部分。原理篇是对外交学原理的抽象概括,制度篇是对外交学静态结构及其形态的勾勒,过程篇是对外交学动态过程的刻画,形态篇主要考察不同外交形态的内在规律以及与外在环境的复杂互动。《外交学原理》吸收了外学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若干外交学原理性命题,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外交学原理体系。
这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工作者雅科夫列夫教授的一本论文集,这些文章通过20世纪最后10年和2l世纪初期的世界发展、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全球化以及国际社会政冶格局的各种问题连接起来,使本书成了一部阐释现代世界一段充满戏剧性和极为复杂的历史时期的颇具特色的编年史。本书对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专业学者和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对中美日俄等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学习国际关系理论讲究广、容、深、悟。广,就是要博览群书,对各种理论都有所知晓,至少要有所涉猎。容,就是要包容。但凡的理论,都是包容借鉴了其他理论、甚至其他学科的理论而形成的。深,则是说对于某些理论,要深入下去,不但解其要义,而且要思其内涵。悟,是在三者的基础上,悟出自己的东西,并将自己融在学问里边,使学问成为自我的感悟和体认,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境。
《怀柔远人》一书对各种关于马嘎尔尼使团的诠释提出的挑战本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