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化先生是中日友好协会第三任会长,于日中关系举步维艰之时,以至诚之心,同众多先驱挺身搏击于历史大潮,直至日中邦交正常化,为两国许多人士熟知。 本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孙平化会长自1952年艰苦开拓时期至1997年去世时的、参与日中交流的亲身经历,是他在艰难曲折中致力日中关系的生动写实,折射出日中现代史的一个侧面。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主要依据美国解密外交档案,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面对共同的现实威胁,从互相敌视的状态下,通过秘密渠道,彼此试探、摸底和回旋,最终接近战略共识,走向和解的过程作了精彩的论述。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尤其对中美和解的具体成果、相互设立联络处的内幕过程作了细微的揭示,着重对美国驻华联络处的机制、运行和作用作了独特展现,对在那个特定年代里,两国基于长期的隔阂和各自的政治生态而产生的猜忌、摩擦和冲突作了深刻的剖析。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的近百幅图片系首次披露。
《中外关系史丛书: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收录了诸多关于西班牙历史的关键性资料和相关插图,《中外关系史丛书: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是对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中西两国长达两千年内容丰富、令人难忘的交往史的回顾与总结。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这16个案例包括成功避免陷入战争泥淖的4个案例和以战争收尾的12个案例。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12个通往和平的方法。在本书最后,艾利森将对其观点的质疑提炼为“七个稻草人”(对曲解对方论点的比喻),并直截了当地回应了这七种质疑,他明确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宣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艾利森作为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他的这本书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窥美国战略设想的一扇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一收入作者论文12篇,针对当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冷战后世界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战;在地区层面,通过对欧洲和东亚地区合作的比较研究,提出多元地区治理模式的观点。其三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讨论中国作为维护者、建设者和者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实践。
前后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人类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大国竞争之一。自“冷战总设计师”乔治·凯南首次缔造遏制战略以来,它成为了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处理美苏竞争的指导性战略。并且,保罗·尼采、艾森豪威尔、基辛格等杰出的大战略家在不断赋予“遏制战略”新的内涵和手段。这一嬗变过程在冷战史学巨擘约翰·加迪斯的代表作《遏制战略》中得到了全面透彻且视角独到的分析。 该书视野宏大,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并且在大战略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建树。加迪斯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遏制战略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历史研究揭示了“新面貌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缓和战略”等各种不同版本的遏制战略的实施效果及优劣。 1982年,本书版问世。2005年该书出版增订版,补充了版中缺失的遏制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首先,它富于戏剧性。这是一本生动的传记,讲的是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一个美国最的战区指挥官之一。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区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那样的人物。可是,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被派去处理那里的危机。 然而本书并非只是快节奏地叙述笼罩在悲剧阴影下的纷繁事件。隐藏在这个战争故事后面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这是个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但是屡败屡试。 但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部的历史著作,作者是一位自信而又熟悉这种艺术的大家。巴巴拉·塔奇曼主张把历史看做是具有可读性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她畅所欲言、深刻,并有广泛说服力。对她来说,关键的是人们的感受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持原版结构合理、线索清楚、文字流畅的特点,又根据学术界的新认识,补充了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使教材内容更为全面。对近现代部分作了压缩,删减了一般性史实,使内容更为集中,还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和插图。修订后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n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关系发生在一个整体、联系和共存的体系内,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际格局的演变集中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和运作状态,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国际力量对比、互动、组合而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它是国际舞台几个力量中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它是几个大国或集团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均势;它形成一定的体系、制度与秩序。
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时“
《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论述了七世纪中叶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以及从唐朝赴朝鲜半岛将军的行迹看七世纪中叶的罗唐关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