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即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它是中国*的邻国。中俄之间的交往起于明万历年间,当时俄国曾派出裴特林使团来访中国,并拜见了中国的皇帝,但这次交往并没有使两国关系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对中俄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从雅库茨克出发的几批俄国“来客”,他们不断用武力骚扰和侵略中国的北部边境,但他们的武装侵略终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回击,后双方签订了中俄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但两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曰渐腐败、财政的日渐捉襟见肘以及军事的日显疲相,沙俄帝国又重新迈出了侵略中国的脚步。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的签订,使沙俄逐步侵占了中国北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它还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
本书是由葛夫平编著的《中法关系史话》。《中法关系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中国和法国,一个在东亚,一个在西欧,都是文化灿烂的大国。17世纪以后,由于商业的繁荣、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传到了法国,法国的科学技术也随之传到了中国,两国间一度掀起文化交流的小高潮。到了19世纪,自英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个不平等条约之后,法国也趁火打劫,紧随英、美,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从此,两国间的平等交流关系被侵略与被侵略这种极不平等的关系所取代。直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法关系才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是东方大国,德国是欧洲强国,虽然两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个民族早的交往可追溯到元代。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德国传教士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两国间也开始了贸易往来。但这种平等友好的贸易关系很快就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所打断,德国追随着英、法等侵略国家的脚步开始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与侵略,从逼迫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到索取汉口和天津租界,再到强占胶州湾、干预中国内政,德国一步步地扩大其在华权益,甚至不惜以武力巩固其既得利益。这样中德之间的关系终只能日趋恶化,以至发展到绝交的地步。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德之间才又建立起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
1840年在英帝国坚船利炮的轰击下,清王朝紧闭的大门被西方来客打开,从此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英在此之前的平等贸易关系也由此被改写,英帝国一步一步地加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英国不仅染指滇缅边境问题、妄图侵略西藏,进而阴谋策划西藏独立,而且强租香港,并使香港离开祖国的怀抱达一个世纪之久。《中英关系史话》这本小册子就向您介绍了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相信您看过之后定会有所收获。 《中英关系史话》由孙庆编著。
“模拟联合国”与联合国诞生于同一时代,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青少年教育形式之一,成为国际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平台。 “模拟联合国”活动由参与者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则流程讨论国际热点问题。青少年学生通过对世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辩论及商讨解决方案,能够增进研究能力,开拓学习潜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为成长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介绍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基本知识与训练策略,包括”模拟联合国”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参与活动需要进行的学术准备, ”模拟联合国”会议中的具体程序、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会议准备、会场发挥等环节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本书同时介绍了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知识,如联合国宪章及主要决议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也是北京大学精品课程教材。这是一本简明而实用的国际关系史教科书,它记载了自17世纪中期以来的整个国际关系史,涉及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编写者匠心独具,巧妙地把对历史的陈述与对历史的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又把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方法融入进去,突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全书读来线索清晰、陈述分明、重点突出、措辞简练,堪为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国际关系史》适合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专业大学本科教材,也适合高校文科学生选作通识课教材和读物,《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国际关系史》自2005年月修订
《动荡 反思 合作:吴建民外交思考》的主要内容包括:《中东归来的思考》、《武力解决不了问题》、《理智的声音》、《从MAD到MED》、《亚洲金融合作面临历史机遇》、《“9·11”十周年给人的启示》、《扩大利益汇合点是20国集团前进的关键》等。
本书共分22个章节,主要对世界大变局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国际战略与安全环境发展趋势、美国经济霸权的命运、上合组织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拉丁美洲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依据翔实的史料,以毛泽东革命的一生征程为轨迹,集通俗性、学术性于一体,阐释了毛泽东处理同共产国际、苏联的曲折复杂关系的历程。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最杰出的贡献,便是他正确和生动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问题。《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通过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苏联有机联系的各个侧面,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借以研究毛泽东的政治活动和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苏联的关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中国的外交关系,而中苏两国(共产)党的关系又是其中的核心。两国两党关系曲折发展、悲欢离合,成为研究社会主义
作为《一个人的振兴——直面普京》的姊妹篇,《再看普京》则着重记叙了2003年5月俄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的盛况、2004年初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的台前幕后、2004年9月北奥塞梯别斯兰中学人质事件的风风雨雨等一系列全新事件。 《再看普京》搜集了约150余幅珍贵图片,涉及到普京工作、学习、兴趣爱好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为首次刊发(或揭密)。作者以全新的角度,精心编写了“引子”。内容包括:俄罗斯大地上高烧不退的“普京”热、俄罗斯人孜孜以求的“冷面王子”、普京的女人缘、普京的惊人之举、普京就任俄第四届总统等精彩情节和故事。
这是一对新中国外交官夫妇的亲历记。他们在拉丁美洲工作、生活了余年,走遍了主要的拉美国家。从书中能追寻到新中国同最遥远的拉美各国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外交关系的艰难历程,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读者可以沿着他们的足迹,感受拉美在近三分之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古巴革命、马岛战争、尼加拉瓜政治风暴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领略卡斯特罗、格瓦拉、阿连德等传奇人物的风采;饱尝亚马孙雨林、安第斯山脉的奇妙风光;感受玛雅文明、“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化冲撞……同时,也能追寻到新中国同最遥远的新大陆各国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外交关系的艰难历程,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整整十七个月,伊恩·菲士拜克上尉费尽心机,仍未能使其上司关注他所目睹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断发生的虐囚行为。当他终于决定向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揭发此事时,他提出了一个美国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中心问题: 我们是直面危险和不幸以维护理想呢,还是在牺牲的幌子下退缩,放弃保障个人权利的承诺?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我们在不幸和挑衅面前放弃理想,这就意味着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那些理想。我宁愿战死也不愿放弃哪怕是一丁点的“美国”理念。 但此理念究竟为何物? 乔治·W.布什以美国价值观——自由和民主的名义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外对他的批评也是基于价值观,攻击其欺骗了整个国家,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美国所恪守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在《这才是美国》一书里,的外交政策研究专家安玛丽·斯劳特女士优雅而又富有
巴黎与圣彼得堡在艺术上的亲缘关系,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从屠格涅夫、司汤达的散文与小说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无不感染这里面深层的相互关系。 这部历史作品中出现的有雄图大略的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奸邪的冒险家、绝望的艺术家,还有无处不在的沙皇秘密警察。 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上的杰出入物马蒂斯、佳吉列夫、科克托、毕加索、阿拉贡——整整一代的天才——通过来自北国冰雪的缪斯感受到斯拉夫灵魂的魅力而才思涌现、灵感不辍,在促进法俄的文化交流、融合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机构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有用的理论,试图用以解释这个看起来“混乱的世界”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国家集团的冲突已经消失了,但代替这种冲突的会是什么? 托马斯·巴尼特拥有答案。多年来,尤其是“9.11”以来,他作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高级军事分析家,一直在为高层次的军事和非军事的政策制定者们作报告——如今他把答案奉献给你们。《五角大楼的新地图》综合安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因素,对全球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说它是在预测和解释21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性质一点都不过分。 巴尼特的书在托马斯。弗里德曼、塞缪尔·亨廷顿和弗朗西斯·福山工作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它清晰地描述了美国最近的军事历史和战略,总结了美国在建立国际稳定秩序中能够而且将要起的独特作用。并且在世界历史的这个
作者郭关玉博士提出关于成功推动国际合作通常须有动因和六项条件的理论假设,通过对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合作历史的回顾和对中国与欧盟合作现状的透视,从经济、政治、安全和观念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冷战后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动因,以及双方合作比较顺利的六项条件:(1)中国与欧盟之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2)中国与欧盟都认识到了双方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3)中国与欧盟双方在合作中做到了互利互惠;(4)欧盟的独立自主性在冷战后大大增强;(5)中欧之间政策协调过程比较畅通,双方合作机制逐渐完善;(6)中国与欧盟都能对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争端采取比较理性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作者也就目前干扰中、欧合作的若干因素和如何排除干扰、深化合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大陆。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自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三年来,中非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当前,中非合作面临新形势、新需要、新机遇。中非正积极探索拓展和加强中非合作的新途径、新内容、新方式,努力为开启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时代贡献智慧。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中非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为介绍新时代中非合作成果,展望中非合作未来前景,特发布此白皮书。
日本自五山时代虎关师炼《济北诗话》出,始有“诗话”一体。诗话写作之盛,则在江户时代。船津富彦先生据关仪一郎、关义直共编的《近世汉学者传记著作大事典》(以下简称《大事典》)等书调查统计,约得一百余种。但除了大正年间(1912—1926)出版的国分高胤校阅、池田四郎编《日本诗话丛书》10册,收人诗话64种外,其他诗话迄今尚未得到系统整理。中国学者中,上海大学张寅彭先生有志于此,并已着手编集《日本汉文诗话》;日本学者除津先生外,则不闻有人问津。而且,船津先生统计所依据的《大事典》中著录的诗话,也是疑雾重重。一方面,已被著录的诗话中,或有名无实,或张冠李戴,不少难以确认;另一方面,一些著作虽然未用“诗话”之名,实际上也可纳人诗话之列,因此日本诗话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多。笔者最近因参与《日本汉诗人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