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从1784年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号 首次远航中国起,两国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在这悠长的岁月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两国交往的内涵极其丰富。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分三卷系统叙述了1911年至2000年间的中美关系: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此后至美国对华正常贸易关系立法。通过对两国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种种国内和国际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世界影响。由此,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一卷有序章简述了晚清的两国关系,第三卷有专章对 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 作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同一场可怕的火山喷发,造成了毁灭性的巨大影响。欧洲四大帝国灰飞烟灭,中东欧各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传统的欧洲协力崩溃,要求建立新国际机制的呼声越发高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缔结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几乎无法解决这场大战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这也被视作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 剑桥大学荣誉退休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扎拉 斯坦纳对以上这种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认为20世纪20年代虽然见证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冲突、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崛起、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衰,但这十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于欧洲的重建和复兴,直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希特勒的上台彻底打破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平衡。
本书分三部分, 部分为王小甫著《古代阿曼与中国关系史》,主要是从中外史料中进行勾稽考索,把至郑和下西洋为止阿曼与中国文在交流有关的重大现象、活动、人员事物等发掘发现出来,第二部分为李安山著《近现代阿曼与中国关系史》,主要论述欧洲在印度洋的扩张(1500-1840)国际强权下的相似命运(1840年代-1940年代)国际政治与中阿关系(1949-1978)和解建交与求同存异(1978-2015),新丝绸之路与中阿关系,从历史视角梳理近代以来的中阿关系;第三部分为吴玉贵著《唐五代大食汉文史料汇编校释》,分基础史料原始史科、著述史料、类书史料等四种类别,从史料学的角度,对唐五代有关大食的汉文记载做了较全面的汇辑和校释。
本书主要运用政治学研究方法,以安全情报为切入视角,通过梳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防务战略报告、国家情报战略报告和国土安全战略报告等,研究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机制,具体包括美国法律法规与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机制,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的结构,美国国家安全情报的传递机制,美国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流程,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联动机制,美国国家安全预警体制机制的演变、改革与发展,美国国家安全预警体制机制的特征,以及美国国家安全预警机制评估,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和国家安全危机预警联动机制,深入解读美国国家安全预警机制和国家安全体制的运行流程,为我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机制建设、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本书作者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 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典教材教参系列: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分析和梳理了六十多年来国际关系几个主要方面的变化,即《经典教材教参系列: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所分的层次: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地区力量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联合国组织。
本书是国内比较系统地从 一带一路 建设的角度分析斯里兰卡的专著。本书是国内斯里兰卡研究领域的一本综合性、代表性著作。本书包括基本国情、重大专题和中国-斯里兰卡关系三个部分。内容的相对全面性。即除了研究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经济成长、地域政治外,还要研究各个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投资政策、劳动政策、科教文化、政党生态等,还要研究重点城市、产业园区等。
为了反映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编辑了《毛泽东外交文选》。这本文选编人毛泽东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七四年五月期间关于外交方面的文章、讲话、谈话、批示、电报等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是现代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建国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外事工作的方针,规定了外交战略、策略和政策;建国后在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为新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确立,外交政策的制定,重大外交活动的展开,外交新局面的开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本文选,记录了毛泽东自抗日战争时期起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的基本看法,反映了
《中国外交2012版画册(中文、英文、法文)》画册共分六个部分,紧紧围绕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实践,通过300多幅珍贵照片以及精要文字说明,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开展高层交往、推进与各方友好合作关系的生动场景;再现了我国与各方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承担力所能及国际责任的积极行动;阐明了我们与各方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政策理念;记录了我国政府秉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宗旨,有力维护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安全与合法权益的壮举;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无
《中国外交2010》画册,以本年度我国重大外交事件为主线,紧贴时代脉搏,从不同角度直观再现了丰富多彩的外交场景,是中国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纪实。画册分为六个版块,通过三百多幅精彩照片,生动展示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开展高层交往、促进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风貌;“全景式”再现了上海世博会大舞台上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绿色外交、公共人文外交等交相辉映的重要时刻;宣示了我国积极利用多边舞台、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理念;彰显了外交工作积极推动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记录了我们秉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宗旨,全力维护海外侨胞合法权益的重大行动;呈现出我国大力推进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增进理解与互信的重要进展;铺展开一幅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世界的和平
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 ?面对复杂多变的 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 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 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 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 关系手册》以 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 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 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 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 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 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 关系领域至为 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 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 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 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 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 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 的指南。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一收入作者论文12篇,针对当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冷战后世界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战;在地区层面,通过对欧洲和东亚地区合作的比较研究,提出多元地区治理模式的观点。其三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讨论中国作为维护者、建设者和者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实践。
本书提出的观点是,自去殖民化以来,安全的各种地区模式在国际政治中已经变得更为显著。两位作者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的传统出发,运用可操作性的地区安全理论对整个国际体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各章分别涉及非洲、巴尔干地区、欧洲独联体地区、欧洲欧盟地区、东亚、中东、北美、南美和南亚。该书讨论的焦点是冷战后时代,但对于每个地区安全复合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也进行了追溯。作者将安全的地区态势同当下有关全球权力结构的辩论联系起来,对冷战后时代的国际安全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既避免了世界单极论的简化倾向,又避免了全球主义者世界新无序论的去领土化倾向。两位作者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异彩纷呈的安全态势,并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
......
该论著在选题方面有其可贵的学术眼光、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著对哈定政府初期对德政策行为和美国支持缔结《洛迦诺公约》的论述;对美国干预鲁尔危机和主持形成道威斯计划的论述以及基本结论:美国依托其经济优势和灵活的外交策略,以经济的、非官方的外交方式开启了德国赔偿问题的解决过程,由此在不承担任何政治责任的情况下决定性地促成了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德国国际地位之走向“正常化”,同时也形成了以后很长时间里美国介入德国事务和欧洲国际政治的基本模式,都是其重要的创新之点。在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成果中,从来没有学者撰写一部一战以后美国对德国政策的专著。因而从选题角度讲,作者选择了没有涉足的课题来研究,虽然难度相当大,但选题却很有特色、很有研究价值。该专著填补了中国国际关系史和美国外交史研究的空白
《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历史演进研究》的研究主题是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历史演进,《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历史演进研究》共分为7章,分别介绍了历目前美国的印度战略,21世纪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学界对于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观点以及当时美国政府印度洋战略的制约与影响等,是一本能够较为全面了解美国印度洋战略历史演进的学术研究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