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对2023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将深入分析2023年国际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纵论主要国家和各地区形势,深入剖析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国际形势历经的动荡变革,向中外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解读世界形势和重要热点问题的中国视角。下篇全面阐释2023年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坚定指引下,中国外交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蓝皮书》对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我国同主要国家、地区关系进行全面解读,充分阐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重大贡献,向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优质平台。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自此以后,它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2012年《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四版出版,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国际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堪称代表新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本书是北大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丛书的第二本,主要聚焦于国家安全研究与学科建设相关议题。首先,本书通过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学理发展脉络,尝试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和理论体系,提出了以风险反向界定的综合安全论,以及国家安全系统理论等。其次,由于国际环境的变迁、地缘政治的差异,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观念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研究呈现不同特点,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研究在研究议题、研究范式、学科规划和课程设置上独具特色,本书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印度、以色列、韩国、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和非洲等12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安全研究,探讨和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议题和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学科体系、课
本书作者勒博以脱胎于古希腊人的动机与认同理论为基础,提出政治秩序与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勒博的理论强调人类对自尊的需求,并论证了其对各个层次行为体的政治行为的不同影响。勒博发展了与四种不同动机 欲望、精神、理智与畏惧 相关联的理想世界,并分别阐析不同的动机如何产生相应的合作、冲突与风险。勒博对一系列历史案例进行分析,案例范围从古希腊时代延伸至伊拉克战争,通过案例分析对其理论加以拓展和验证,进而对国家崛起与战争起因进行了新颖的论述,并为前景理论的重构创造了契机。
大外交(修订版)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书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亨利 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是一部了解近现代世界史的之作。 领袖们 (2017全译修订版)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结识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导人,他对这些影响世界历史的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 在本书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传奇式的领导人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识了美国的对手--赫鲁暁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国外交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就美国与国际制度这一主题,即美国擘画、构建、改革及维护国际制度的诸多方面进行专题性研究,辑录论文十余篇,主要分为美国与国际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安全制度及其他制度安排等板块,剖析美国因主导国际制度而获得的霸权利益及在改革国际制度方面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从历史脉络出发,揭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必然性与应然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且具有现实意义。
2021年新版学科目录将区域国别学设置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新的一级学科,以历史、政治、外语作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交叉的三个支撑学科,为国别区域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学科建设,本书收集、整理十多年来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分为区域国别学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五个栏目,内容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区域研究等各个领域,为国别区域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借鉴中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以中国视角论述两伊战争,全书基本结构是以时间线索为纵向,以专题研究为横向,纵横交织,主题鲜明,导言之后主体内容包含七个章节和结论。第一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两伊战争的根源,包括边界以及领土纠纷、民族矛盾、教派分歧、体制以及意识形态冲突、双方领导的个性差异、(以)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对比、两国的国际处境变化。第二章,从战略战术角度论述两伊战争的经过,具体论述人海战、化学战 、袭城战、袭船战、海陆两栖战的发生与影响。第三章,从制空权角度论述两伊战争,通过详细(分析)比较伊朗和伊拉克双方的空军实力、训练水平和作战效能。第四章,从伊斯兰革命卫队角度论述两伊战争是坩埚,淬炼打造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第五章,论述国际组织与两伊战争关系,两伊战争发生在经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雷蒙 阿隆代表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作者从承认国家间的部分自然状态开始,详尽论述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分析工具。在*部分,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后,阿隆转向社会学和历史的分析。在第二部分,阿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社会学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义的或者社会的。在第三部分,阿隆详尽分析了自20世纪初至1960年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这一时期的权威性调查,深入体察了技术革命和外交全球化。在对理论、历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这是本书*深奥、*意味深长的一部分,阿隆在这部分探索了有关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冷战期间,美国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外交思维,创造了隐蔽行动这一外交工具,即利用隐蔽经济、政治、宣传战等,在世界各地对所谓潜在对手进行抹黑、颠覆,在实现自身私利的同时,造成了目标国和地区的动荡不安。本书作者多年来深挖这一研究方向,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是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本次将相关论文结集出版,有利于助推相关领域学术发展,为冷战史、国际关系史研究提供重要补充和启发新的研究视角。
《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是CCG主任王辉耀博士、秘书长苗绿博士主编的 中国与全球化 系列图书的又一重磅著作,汇集了来自22个国家驻华大使的原创文章,以及11位驻华大使在CCG品牌活动上的发言。在本书中,各位大使从本国对华关系角度出发,对双边关系前景及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 倡议对各国的发展作用、疫情后经济复苏、中国 十四五 规划等议题分享了思考与洞见。本书编写得到了诸位大使的授权。各位大使在文中回顾了各自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情况,描述了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设想,并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了解决建议,他们普遍认为与中国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前提。本书格局广阔、立意高远,大使们的文字生动有力,有助于读者了解复杂议题。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互利互惠 由八位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使供稿,重点讲述各自国家与中国
随书附赠 地缘政治三部曲 深度解读手册 能源与世界地缘格局:《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石油简史》(套装2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和印度一直在稳步推进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安全防务合作领域的合作日趋紧密,合作内容和层次得到不断拓展及提升。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力求对美印两国的安全防务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全书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历史脉络,大致分为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第二章从国际环境、利益诉求、认知变化和力量基础等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主要背景和动因,剖析了美印两国各自的主要目标。第三章梳理分析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主要成就和发展前景,包括两军交往与合作、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反恐和国土安全合作、防核扩散和民用核能合作、印太海上安全合作、导弹防御和太空合作、信息网络安全合作、能源安全合作与国际维和合作以及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和理解国际关系问题,努力探寻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与交融。从关注史学危机开始,到从历史看国关,再到探索国际关系史解读框架,求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后提出国际关系研究 历史路径 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始终围绕历史研究如何在国际关系的现实探索和理论构建中发挥作用这一线索展开讨论。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 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本书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进行反思,提出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思想,同时对非洲历史与中非合作的关系进行认真思考,李安山先生多次前往非洲调研,书中也有大量实地考察心得。这是一本学者的个人研究史。
本书旨在使读者对法国外交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它不仅是一本 资料集 ,更是一本 史料学 著作。本书编译了1958年6月到1960年12月的部分法国外交档案,共180件,以反映戴高乐第二次执政以来法国外交的开展情况。编译的原始档案,绝大多数来自《法国外交文件集》(Documents DiplomatiquesFran ais,DDF),少量来自戴高乐的《书信、札记、文稿》(Lettres, noteset carnets)。
自冷战格局形成以来,隐蔽行动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工具。冷战结束后,隐蔽行动在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中仍然占据独特位置,是美国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借助无孔不入的“肮脏的诡计”,美国成为世界上实施隐蔽行动 为频繁的国家,彰显了美国隐蔽行动的渗透力、影响力和破坏力。 本书将美国隐蔽行动划分为隐蔽宣传行动、隐蔽政治行动、隐蔽经济行动、准军事行动和隐蔽网络行动五种类型,运用理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力探讨美国隐蔽行动的实施路径、政策平台和行动手段,解析美国隐蔽行动的政策和战略功能,廓清美国隐蔽行动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布局,以期为把握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和战略提供分析视角和思考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