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古德菲尔德主编的这本《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展示了美国城市及其居民的历史变迁。本书的词条,既包括美国的大城市,也包括大城市的建设者;既包括争夺城市空间、形象认可和生存空间的不同群体,也包括城市建筑、开放空间和文化活动所展示出的意象。本书凝聚了 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激发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城市史研究。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以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明确改革的目标是要建构“以域代属、按需定责”的区域治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需要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改革的分类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从重塑地方政府间利益格局、“级别”与“权力”的对等关系、重构地方政权体系、理顺“条块”关系、创新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对综合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批准号10AZD021)的结项成果,抓住了"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这个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而为民生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方法和范式。本书选取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六个问题进行研究,为六大民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实证资料和数据,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民生问题解决的必然路径。本课题在研究民生问题的同时进行了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关系的研究,为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理性思考和科学论证。
《战后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还原了1945年以后朝鲜半岛的分裂过程以及美韩同盟形成的历史沿革。全书主要探讨了韩国政治发展中美国角色的转变,及美国政府援助政策对韩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青瓦台事件”、“普韦布洛”号危机秘密谈判的过程,对国际危机谈判策略提出了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新议题。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以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明确改革的目标是要建构“以域代属、按需定责”的区域治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需要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改革的分类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从重塑地方政府间利益格局、“级别”与“权力”的对等关系、重构地方政权体系、理顺“条块”关系、创新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对综合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当今世界,国际安全格局正酝酿重大变革,大国军事力量转型加快,新兴战略空间竞争激烈,新型作战武器层出不穷,前沿颠覆技术屡有突破,创新军事理论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正在到来。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世界国防科技的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军事技术前沿的发展动向,我们组织专家学者推出了“国防科技译丛”系列产品。本译丛面向国防科技建设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突出“创立品牌、服务高端”目标,覆盖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采办、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科技管理、试验鉴定、军控军贸、基础技术等领域,精选翻译具有战略性、学术性的当代国外政府报告、学术专著和智库成果。由于立场不同,丛书中部分观点未免有失偏颇,读者在阅读时应注意辩证分析,择善而用。“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希望本译丛对广大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日常生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1、萧珊1953-1954年翻译屠格涅夫中篇小说《初恋》的译文手稿,这些手稿历经一个甲子,得以保存,弥足珍贵,此系 次公开出版。2、萧珊的中文译文(取 印刷的定稿本)。用以对照手稿阅读,亦可独立欣赏。3、《初恋》平明出版社1954年初版本影印本。考虑到该版本较为珍贵,影印附于书中,除使读者可以对照文字之外还有欣赏、收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