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叔本华可以治愈你的心灵?如果丢失了手机,赫拉克利特如何为你提供帮助?亚里士多德能否解释当代艺术有什么用?或者向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发问,他是否真的认为莎士比亚胜过《辛普森一家》? 本书旨在利用人类历史上众多杰出哲学家的关键思想,为当下的日常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从 莎士比亚比辛普森一家好吗? 到 今晚我应该点外卖吗? ,从衣食住行的小问题到关乎人类生存的巨大奥秘,这里有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琐碎问题,借助柏拉图、波伏娃、马克思和尼采等伟大哲学家的启发性回答,我们不仅能更加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切身地感悟伟大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曾说过: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 系列共有五本,分别是《哲学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女性主义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
在《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自由与财产》中,路德、加尔文、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命题,更是对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回应,在西方历史中留下了无与伦比的丰厚政治遗产。作者以比剑桥学派更加宽泛的语境主义研究路径,梳理了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间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
从古希腊城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塞罗和帝国时期的圣奥古斯丁,再到中世纪的阿奎那……艾伦·伍德在《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公民到领主》中回望了那些在现代社会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思想家。她没有从政治文本的角度诠释他们的理念,而是将其解读为对社会和历史的创造性回应。在她看来,从古代到中世纪,有产阶层、劳动阶层和国家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私有财产权和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形塑了后世的政治理论,主导了西方政治的发展。伍德以社会史的创新视角重述了政治理论史。
该书选取“天人合一”“民为邦本”“中庸之道”等很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二十六个核心理念,通过理论分析、名言旁证、故事讲述、诗歌延伸、美文选萃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描述、阐释,探寻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向,在传统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为中国很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解读提供新的视角,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在本书中,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只是考虑行文方便而互用。不论是有关建构主义还是社会问题,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二者之间研究的结合形成的社会问题建构论——20世纪80年代西方有关社会问题研究形成的一个主流理论范式——学者似乎很少论及。在很少的研究者中,苏国勋教授的专文《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给本书选题及其研究思路提供了一条线索。
徐鲜梅所著的《无工业村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山东良乡一村国情调查报告》基于实地调查与翔实数据,从历史与发展视角及逻辑秩序,以“农业内在生长、农村内生变量、农民自主发展”为基准点(Benchmark)或参照系(Reference),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这条轴线,对“良乡一村”的建设全貌、全程,以及生产要素、产业活动、市场化度、生活状态、福利水平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包括新村建设设想,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职业农民培育设计,村庄资源、资产、资本及劳动力状况与市场化进程测度等;重点对其发展思路特点、农民创业增收路径、土地要素配置手法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