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伟人,毛泽东一生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些成功背后,则是他的许多过人之处。本书精选了毛泽东值得学习的十四个方面,力图通过用丰富的史实、生动的笔触加以叙述和说明。一、向毛泽东学战略思维;二、向毛泽东学世界眼光;三、向毛泽东学哲学头脑;四、向毛泽东学调查研究;五、向毛泽东学读书学习;六、向毛泽东学政策策略;七、向毛泽东学工作方法;八、向毛泽东学统战艺术;九、向毛泽东学军事才能;十、向毛泽东学知人善任;十一、向毛泽东学廉洁奉公;十二、向毛泽东学百姓情怀;十三、向毛泽东学写诗作文;十四、向毛泽东学人格魅力。这十四个方面不一定全部概括出了毛泽东值得学习之处,但这些都是需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哪怕学到十之一二,也会受益无穷。
本书为《读懂领袖丛书》之一,全书评传结合,对毛泽东同志的光辉一生进行了描述和评价,让人们真正了解和读懂毛泽东同志。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读懂毛泽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本书因作者所处地位的权威性和深厚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力,出版后曾多次再版重印,受到读者一致好评,本次为修订的珍藏版。本书荣获中宣部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毛泽东作为当世奇才,与他的博览群书分不开。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经历,会更深刻地了解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知识的丰富。本书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介绍毛泽东读书生活的通俗读物。孙东升、马京波编著的《毛泽东的读书之道》共分四章,全面介绍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史学、古典文学等方面的读书情况。本书作者在大量掌握毛泽东读书生活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梳理,精心编写,书中还介绍了毛泽东一些鲜为人知的读书情况。本书作者均为中央文献室,在毛泽东研究方面比较权威。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
近年来,阅读历史,无论是中国史还是视界史,成为图书消费的一大热点。而社会上,借助不同媒体,或讲座,或图书,或影视剧,“品评”者有之,“戏说”者有之,“正说”者有之,可谓中说纷纭,热闹非凡。《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阅读中国历史,评点中国古代人物的记录。为了既能供一般读者阅读,又能为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并能够全面客观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生活,作者采用实录体的形式,并以编年体贯穿全书,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历程。
窑洞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直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期,先后途经延安、延川、靖边、佳县、等12县,37个村镇,行程2000余华里,同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世界上“zui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zuida的人民解放战争,度过了一年零五天的艰苦岁月,留下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初春,组建采访小组,沿着毛泽东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程,以行走+访谈的形式,对毛泽东曾经转战过的村庄、住过的窑洞逐一进行考察,采访窑洞房东后代和老村民、老民兵、老战士,搜集革命历史故事,征寻散存于民间的革命历史文物。 《东方红》内容鲜活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有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窑洞绘画与图片,又有房东后人的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国际关系。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对世界格局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近年来,阅读历史,无论是中国史还是视界史,成为图书消费的一大热点。而社会上,借助不同媒体,或讲座,或图书,或影视剧,“品评”者有之,“戏说”者有之,“正说”者有之,可谓中说纷纭,热闹非凡。《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阅读中国历史,评点中国古代人物的记录。为了既能供一般读者阅读,又能为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并能够全面客观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生活,作者采用实录体的形式,并以编年体贯穿全书,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历程。
2018年以来,半月谈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报道引发了基层与高层的高度关注,打响了基层治理的品牌。但是半月谈基层治理稿件散见于每一本期刊或者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是一种碎片化传播,尚未形成规模集中效应。? 为了进一步扩大半月谈基层治理品牌的影响力,可将有关刊发基层治理稿件重新编辑集结成书。这样既可以重新放大稿件的影响力,塑造一个图书品牌,也为基层干部、有关专家学者提供新的观察范本。? 一个群体,牵动基层治理的痛感“神经”,29篇文章,图文并茂,严肃又活泼生动描绘基层干部问题现状;? 一份清单,“基层十大痛点”引发共鸣,37篇文章,梳理提炼出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十大痛点”即: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庸懒干部、典型速成、政策打架、上升“天花板”、幸福感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横行。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
任何国家。无论奉行什么制度;都可能会发生内乱与外患;出现纷争和政治危机。也会遇到需要本国当局参与斡旋的国际争端。在这个全球动荡不安的时代,处理危机、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和艺术越发重要了。 本书是美国16位总统应对内乱外患的实录。讲述了他们在危机时刻;作为最高行政与军 事长官,如何顶住内外压力与分歧,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与决策;并坚定不移地指挥执行。直至引导国家渡过难关,或达到预期目的。 在书中,这些显赫人物的个性、品格、特殊经历。他们所面对的事态与困境,以及摆脱困境的策略、斗争与过程。无不生动、鲜活地跃然纸上。 该书2004年9月出版于美国,迅速登上亚马逊网络书店等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
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更是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史。叶永烈独辟蹊径,从毛泽东与蒋介石领导两党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先后发表一系列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南方谈话为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本书以邓小平视察南方为主线,依托丰富的一手文献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