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作者阎明复的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的成长经历,本书的重要部分是作者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翻译,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和就任中办翻译组组长期间,亲身经历的中苏两国关系、苏共与中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中苏关系由蜜月期到出现裂痕,再到急剧恶化,中苏论战乃至断交的历史过程,以及作者 文革 期间的遭遇、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一些经历。全书历史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人物、事件众多,而且语言文字亲切通俗,有很强的可读性。
《列兵毛泽东: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军生活》内容简介:这是一眼石孔窑洞,据说还是北宋名将杨继业镇西时开凿的。窑洞共两间,天花板和墙壁都是开凿出来的岩石,地一铺着砖块。室内陈设简陋,一顶蚊帐是唯一的奢侈品。更为抢眼的是墙上挂的一些地图,透显着居者身份的特殊。
《蓝天亮剑》系“时代英雄谈人生”丛书李中华卷。作为一名成功的试飞员,李中华把试飞工作比做“摸电门”:谁都知道电流会电死人,而试飞员却偏偏要用手去摸……于是这个“摸电门”的人经历了一次次空中险情,但他也因此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本书通过作者对过往人生的回顾,不仅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时代英雄的成长轨迹,而且通过作者对于诸多平凡琐事的回顾反思,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历人生的新视角。
张作霖,胡子出身的军阀,历任师长、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安国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由割据一方的“东北王”、“满蒙王”最后登上北洋政府末代元首的宝座。张作霖能从一介草莽成为北洋元首,与其善于用人有关。张作霖将三山五岳、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收罗到他的幕府中,为他的统治效劳。本书介绍了张作霖及其核心幕僚的作为与命运,分为上下两编,随文配有几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很强的可读性。
《列兵毛泽东: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军生活》内容简介:这是一眼石孔窑洞,据说还是北宋名将杨继业镇西时开凿的。窑洞共两间,天花板和墙壁都是开凿出来的岩石,地一铺着砖块。室内陈设简陋,一顶蚊帐是唯一的奢侈品。更为抢眼的是墙上挂的一些地图,透显着居者身份的特殊。
本书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出发,以整体性视角,通过对文化兴盛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当代中国中西马综合创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等问题的专题研究,全景展现了五四运动百年,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文化的变革历程、理论特质和实践经验。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风流宰相谢安》即详细记载东晋宰相谢安的功绩。
该书是共和国代武官易非将军撰写的回忆录。书中详细记述了作者在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东埔寨、巴基斯坦、加拿大大使馆武官三十年的军事外交生涯。全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扣人心弦。读者可从中领略共和国代武官的风范,了解鲜为人知的外交史实,获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军事外交的重要史料,一览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
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艰难曲折的,中国的每一步胜利,都付出了极为宝贵的代价,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部个人的历史回忆录,真实记录一位开国元帅几十多年的的生涯中传奇生活和战斗历程。
《范仲淹与庆阳:纪念范仲淹知庆州9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范仲淹知庆州970周年暨庆阳市第二届范仲淹学术研讨会”所提交之论文的集结。全书分为“范仲淹民本思想研究”、“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研究”、“范仲淹边郡交游考”、“范仲淹诗文研究”、“范筑城寨的田野考察与学术争鸣”、“范氏族源研究与范仲淹著作版本考证”、“范仲淹研究综述及其他问题探讨”等七章。书后并录有“范仲淹知庆州”研讨会指导选题,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第一部由、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书中撷取贺子珍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1929年、1939年、1949年、1959年、1969年和1979年,描写了与贺子珍的传奇人生和爱情故事以及贺家三代女姓的百年历程。贺子珍是的患难之妻,中央红军长征“三十女杰”之一。她与相濡以沫,度过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在井冈山枪林弹雨下掩护,在长征的披荆斩棘中照料,在“王明路线”的风刀霜剑前支持。长征结束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治病,从此飘零异国,寂寞守望。然而,与贺子珍彼此始终难忘对方。建国前,贺子珍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幽居休养。1959年与贺子珍在庐山相会,为毛贺爱情添上一抹亮色。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在遗体前泣不成声。他们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