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退休后撰写的散文随笔选《七情集》,近日由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自2013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结合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作者先后写成七篇散文,发表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一些部门、单位和地方还专门组织进行学习研讨。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应广大读者要求,征得作者同意,按报刊发表时间顺序汇编成书,共13万字。本书七篇散文融情感、思想、哲学于一炉,风格隽永清新、文字朴实无华。《我的黄山情怀》礼赞大美景致,感悟悟道;《我的残疾人情感》敬仰生命阳光,感动震撼;《我的“三农”情缘》眷恋厚重事业,感悟论理;《我的家乡情节》追寻浓浓乡思,感恩怀念;《我所体悟的民族情谊》展现民族风采,感念阐释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主席 七一 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国文联出版社与求是杂志社学而时习工作室合作出版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图说读本。该读本系统阐释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46种精神,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走向辉煌的伟大精神旅程。每种精神阐释约2500字,配以权威新闻图片及图注,内容与设计上均注重大方生动活泼的调性,以图说的形式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打造一本让大众喜爱的主题普及读物。
《陈云文选(第二卷)》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四九年八月至一九五六年七月的重要著作共五十二篇,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 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云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反映了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以及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民族与民族主义》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孙子兵法鉴赏》从制胜之道的视角,对《孙子兵法》进行全面的鉴赏;同时,把握“致胜”之道,并且提炼出《孙子兵法》各篇内容蕴含战争制胜文化底蕴的关键字,凸显对“致胜”规律的运用、制胜之道的创造,以及对战争辩证法的把握,培养人们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悟性思维”,为全面运用孙子兵法开拓视野。《孙子兵法鉴赏》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四章,主要包含了导论,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通论,知己的战略战术,知彼的战略战术,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等内容。《孙子兵法鉴赏》配有丰富的视频资料,扫描书中的即可获取。《孙子兵法鉴赏》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广大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军事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合同进攻战术教程(第2版)》是供合同战术研究生学习、掌握合同进攻战术专业理论的基本教材,它与《战术学教程》、《合同防御战术教程》和《联合战斗教程》组成了本学科研究生教学的专业教材体系。进攻战术理论,是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合同战斗依然是战斗的重要形式,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合同进攻战术理论十分重要。为满足培养“两高”人才和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根据院、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修订。课题组在认真总结我军进攻战术发展实践经验、积极吸收近年来全军进攻战术理论研究成果、充分反映我军新一代合同战斗条令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着重对进攻战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行动和方法等进行了修订,力求反映本
《百战奇法》,又名《百战奇略》。约成于北宋末,清人伪托明人刘基著,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本书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分条论述战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
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耀邦文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这部文选,收入了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约49万字,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信念坚定、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胡耀邦文选》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胡耀邦同志的思想业绩和革命精神,深入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起点: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多位作者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事件的决策。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历史瞬间,既有官家的宏观视野,又有民间的客观冷静。这些发表于著名纪实性杂志《炎黄春秋》的文章。致力于匡正教科书的偏误。挖掘过去年代有意或无意掩盖的真实历史,全面提供了观察中国政治、经济与生活变化的新视角,诸多真知灼见也闪耀其间。
本书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书记叶小文在不同时期的工作讲话、感想。全书共计300余篇,其中千字文250余篇,故名《小文二百五》;另有“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专题16篇,其中大部分篇幅是作者参加世界各地宗教活动时的讲话,又以佛教内容居多。全书处处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强调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不曾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并积极吸取外部文化,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
美国的亨利·M.罗伯特将军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市政委员会及民间社团的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议事规则》一书,该书最早于 1876年出版,之后多次修订再版。在许多团体的章程中往往说明"如有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科利尔百科全书》(1979年版)8卷介绍此书时说,以容易理解的形式编辑的议事规则,有助于寻找会议中的疑难问题的答案。《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这套规则,对如何提出议事事项、如何听取和发表意见、如何提出动议和如何表决,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该书蕴含着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等多重理念。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