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但是,人们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把辩证法当成恩格斯所批评的“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正是针对这种状况,本书从反思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命题出发,在总结辩证法的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分别地探索了辩证法的发展学说、批判本性和实践基础,进而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的辩证法,并对当代辩证法理论的社会生活基础、总体特征、主要内容和基本范畴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证。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朱德同志在人民战争、人民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编辑出版《朱德选集》,是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朱德国志的生平和思想的需要。朱德同志一生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也有许多著述,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著述。收入这部选集的,是他的著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少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收入选集的著作,凡是作者生前公开发表过或有手稿的,
《毛泽东选集》所包含的丰富深刻的内容,是它在中国和世界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本书系统地考察了自1944年7月至1991年7月这47年间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情况,探讨了《毛泽东选集》诞生前后各种各样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的情况,还收录了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编辑出版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以及毛泽东著作伪装本印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可谓是开创了毛泽东著作版本研究的新领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再现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古今中外的具体应用,是成大事、谋大略者的书,希望先贤的智慧能让你如虎添翼。《孙子兵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兵学圣典,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三十六计》也不逊色。在古代,《三十六计》曾使中国历史多次被改写。也使世界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扬名于天下。在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若能深刻领悟其内涵,并将二者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我们亦能轻松纵横政坛、驰骋商海、畅游职场,成为各竞争领域内的“善之善者”。
这本书绝不是枯燥的地缘政治论述,也不是全球事务迂回曲折发展的专题报告。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在书中表达的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每章中还穿插了他接受《海峡时报》访谈的问答录,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他的观点。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毛泽东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 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本卷收入列宁著作29篇,相关重要论述50条。在这些著作和论述中,列宁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实践,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第二国际和俄国党内错误思想的分析和批判,阐明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基本理论、组织原则和奋斗目标。
《毛泽东民族工作文选》收入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六三年九月期间,毛泽东关于民族工作的讲话、谈话、电报、书信、批示等,共一百五十五篇。其中有一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编者对收入本书手稿以及电报、书信、批示的抄件,只订正有误的文字和标点;对讲话、谈话的记录稿,只作技术性的整理。每篇文末的刊印说明,注明了所据版本或稿本情况。为方便读者理解正文,作了简要注释。人物注释,一般只注当时的任职。注释排印在每篇文稿的后面.
《百战奇法》,又名《百战奇略》。约成于北宋末,清人伪托明人刘基著,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本书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分条论述战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
本书立足校本研究,提供独特视角。从非“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管理者的思考维度和视域角度,以讲党课的形式,尝试为地方高校书记校长,提供一本可参阅、可借鉴的党课教育参考书、办学治校方法论,高校各级管理者也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学习方法、得到启示。选题贴近实际,着眼实践探索。 全书聚焦高校五大职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提升,着眼党建引领中心工作,选取十二个重点问题讲党课,深刻蕴含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成效、经验与思考,翻阅起来解渴、务实、管用。语言通俗易懂,富含思辨张力。书中没有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不纯粹追求学理的完整,以案例阐明思想、用故事阐释理念,娓娓道来、平白浅近、新颖鲜活、耐读耐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编入毛泽东建国后的以下三类文稿:(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二)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三)经他审定用他名义发的其他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还有一部分未曾印发过。其中包含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观点,未经毛泽东审定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 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风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前景,也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 本书是为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是整合《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