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成为经典模型被载入史册,或影响了之后数十年间的武器发展。比如:T-34坦克,据统计它是二战中用途*广的中型坦克;M1943型152毫米榴弹炮,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仍在非洲和中东的部队中使用;PPSh-41冲锋枪和SVT-40步枪,它们为冷战时期声名赫赫的AK-47突击步枪奠定了基础;至于 喀秋莎 火箭炮,则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军队复制和改进 本书介绍了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部署的每一种武器,并按照类型分章介绍了 坦克和装甲战车 火炮 轻武器 飞机 和 海军装备 。此外,本书还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西方盟国提供的大量租借武器,包括坦克(马蒂尔达、谢尔曼和丘吉尔)、轰炸机(道格拉斯A-20和汉得利-佩季 汉普登 等),以及由通用汽车、雪佛兰、GMC、奥斯汀和福特公司制造的许多卡车和辅助车辆。 除了详尽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飞机隔着铁幕对峙,世*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军事行动,而飞机在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对冷战时期的飞机进行了介绍,还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现飞机的运用与发展。 本书研究了二战结束到德国统一期间,在*球服役的各型主流军用飞机,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巡逻机、反潜机、直升机 如*名的 雷电 鹞式 鬼怪 等。对读者普遍关注的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舰载飞机也做了普及,如在这期间得到巨大发展的 海鹞 海喷火 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同时期各国能够携载核弹的轰炸机,如苏联的图-16、英国的3V和美国的B-52。本书作者知识丰富、绘图精美、译文通顺流畅,为广大读者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世*军用飞机的风采。
本书是《冰峡闪击:入侵挪威,1940年4月》的续作,讲述德军突袭挪威、成功实施登陆之后的挪威战事。 挪军逐渐从初期的惶恐和不知所措中恢复了过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英法国远征军则接连错失战机,多次白白浪费海上优势和可能形成的局部陆上优势。挪威和英法盟友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互信和统一的指挥,导致战局混乱不堪。另一方面,德军的空中优势一直成效显著,压得盟军难以抬头。 盟军一度从德军手中收复了挪威航运重镇纳尔维克,这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的首场败仗。然而,随着法国战事吃紧,英法联军再次 出卖队友 ,大举退出挪威。截至1940年6月,德国成功占领挪威,但德国海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这为纳粹德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基于对保密档案长达20年的研究,《美国陷阱》首度披露了橙色计划的全部意义,即美国如何使用海军绞杀日本,该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40年的形成过程。本书讲述了 疾进派 与 缓进派 两大作战计划学说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直白大胆地描绘出杜威、马汉、金和麦克阿瑟等领袖人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航空和其他技术手段为应用于该计划而做出的种种改良。本书展现出的橙色计划战略乃是战前美国海军在训练、船舶和飞机设计,以及两栖作战思想等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
《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从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与非洲军对英军展开的一次突袭入手,以1943年5月13日非洲军投降作为结束,通过细腻的笔触,辅以大量史料,完整地讲述了二战北非战场包括阿莱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图卜鲁格围攻战、哈勒法亚山口之战在内的一系列激烈战役,以及不同阶段战局形势的变换。本书还从德军的视角出发,分析并且介绍了非洲军使用的战术及其战斗经历。但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而是在讲述具体战役的基础上,还原隆美尔的性格和他高*的战略战术,包括那些*终未能施展出来的战术。
本书介绍了普法两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事件中的博弈,以及开战前的军事动员和参战将领情况。随着法国人率先宣战,德意志军队在老毛奇的统率下沉稳应战、不显颓势,逐步夺得战场主动权,并在色当决战中战胜法军,致使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宣告覆灭。 卖点 1.精研德意志统一战争史的昆廷 巴里,通过史实揭秘两次世界大战为何难以避免 2.完整梳理普法战争脉络,解读一众普鲁士军官如何覆灭法兰西第二帝国 3.细致剖析小规模战斗,关注单场战斗对整体战局造成的重要影响 4.*选、提炼重要将领回忆录、人物传记,为读者打造身处指挥部的阅读体验 5.书内附有约百张历史照片、写实绘画及手绘战场形势图,立体展现战事进程
《轻兵器100年(上)》对在自一战初期至二战结束期间内使用的*种轻兵器给予了*常直观的指南。书中内容按战场地域和不同的战役进行章节划分,包括:西线战场的各个部分(1914-1918)、东线战场部分(1914-1917)、西班牙内战、*二次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纳粹入侵波兰和法国及各低地国家、北非战役(1940-1943)、东线战场(1941-1945)、意大利与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西北欧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 本书篇幅紧凑,内含各款手持武器,譬如:连发左轮手枪、半自动手枪、栓动步枪、全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冲锋枪、轻重各型机枪和*种步兵支援武器。这些步兵支援武器包括: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器材枪、巴祖卡火箭筒。对战争进程有重要影响的武器有做特*介绍,譬如:鲁格手枪、李恩菲尔德系列各型号步枪、SVT-40托卡列夫突击步枪和勃朗宁M2重机枪。同时
一部史料集。淮海战役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则是这些因素中重要,不可或缺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为了重温那段历史,本书用历史再现的方式,辑录了文献资料、参战人员回忆文章、相关报纸报道、支前模范故事等史料,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地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运动做一个实录展示,反映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终取得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史实,以此来证明 战争的伟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本书既可作为军事思想方面的一部专著,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的辅助读本。
此书不仅从战役指挥的角度反思金门战役的失败原因,而且使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模拟出战役的进程与结局。
本书是部有关周代婚姻形态研究的专著。全书四章。章通过对商代婚姻制度的追溯,探讨了西周王朝的同姓不婚制度、周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金文中所反映的媵婚制度。第二章探讨了春秋时期婚姻形态的特点、春秋时期的流亡婚姻和华戎通婚,还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媵婚制度和婚姻礼仪。第三章通过对齐、楚两个国家婚姻特色的分析以及对春秋时期婚姻伦理观念的考察来提示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第四章先考察来揭示春秋时期的婚姻形态的特点,继而选取秦、中山两国的婚制进行个案研究,最后探讨战国时期的婚姻伦理观念。
方军著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以对十几位侵华老日本兵的采访记录为基础,通过对他们自己过往作为侵华日军士兵或军官所作所为的反思、忏悔,借助他们自己的言谈、日记,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战争期间的照片、从中国劫掠去的文物,向世人揭示他们今天的内心世界——对战争的忏悔,对和平的向往。
《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直击二战》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军事类图书。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元帅、士兵、记者、普通市民等)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柏林战役宣告了希特勒“千年帝国”的美梦破灭,启迪读者反思历史,珍爱和平。 《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以时间为线索,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俗易懂,视角独特严峻,不仅一部是战争史,更是人的故事。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可读性强。既可以满足喜爱历史的读者了解人类战争史,也是普通读者追求战争真相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上秘密结社与民间宗教研究”的最终成果。与相近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以下的特点: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特别是革命策略、革命动员、革命组织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社会学、政治学的理论,对秘密社会及其衍生的社会现象集中进行了理论的阐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首次较为完整地介绍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秘密社会的观点以及策略的变化;视野开阔,叙事全面;作为历史背景介绍,本书还揭露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势力在秘密社会问题上的阴谋诡计、苦心经营,揭示了袁世凯、蒋介石、阎锡山等人以及日本侵略势力与秘密社会的关系的历史真相,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认识。
明代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很大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新现象。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四民之首的士人阶层,其内在的精神风貌的外化的行为方式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本书以明中晚期江南士人为中心,从士人阶层的内部交往,士人与市井之人、佛道中人的交往等角度,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江南士人群体与社会的互动进行勒鞭辟入里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深层次历史文化因素解读,旁征博引,生动还原明中晚期这一历史环境中江南士人群体的整体文化风貌与生存状态。
本书是第六卷《北魏政治史》,书中具体介绍了:冯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孝文帝身世与其听政时间、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决策国政、南北边境冲突与孝文帝次南伐、南齐初年荆楚局势与氐人动向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冷战时期早已结束,但其影响却至今犹存。研究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不仅为了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而且对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许多问题都很有帮助。这本论文集主要从美国的亚洲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相关的十几个问题,勾勒出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作者充分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解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和《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等历史档案文献,并与其他国家解密的历史档案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外学术界研究当中都相对薄弱的或有争论的问题。
肖立军编著的《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介绍了:履行镇戍职能,实行于明代省、镇地区,以营制为核心的明代省镇营兵制,在探索营司队伍编制、兵将关系、指挥体制方面取得了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军制的内容。省镇营兵制在明代中后期居主导地位,在抵御边患,维护治安方面作用巨大。 《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所言地方秩序,是指在各省镇的文、武、内臣体系及军事、治安等领域的关系协调或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