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书综合运用心灵哲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心灵哲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原创性解答,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灵哲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BR》 全书由前言、三编共十七章构成,分析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灵哲学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探讨了建构中国式心灵哲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求真性心灵哲学常见的前沿、热点问题,如心灵观、意向性、感受性质、认知现象学构造、心理因果性、情感、自由意志、自我、自我意识、人工智能哲学等问题,做出了回应和探讨;还根据心灵哲学的解读框架,对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心灵哲学思想特别是意识论思想做了挖掘和解读;尝试将东方的价值性心灵哲学与西方方兴未艾的心灵哲学规范研究联系起来,据此从价值论、规范性的角度对心灵做了探讨。
陈献章诗文有《白沙先生诗文》和《白沙子全集》多个刊本,这次整理,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编刻《白沙子全集》(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会,一九六七年影印本)为底本,之前高简等人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编刻的《白沙子》较为完善,何九畴的祖先何熊祥于明万历四十年(1516)在高简本基础上增加 补遗 一卷,后出转胜,何九畴在此基础上又远近搜访,重新编次,刊行面世,是诸本中*为完备的刻本。中华书局曾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出版过《陈献章集》,收入其 理学丛书 中,所采用的底本也是何九畴康熙四十九年刻本。这次整理,随着古籍整理事业的推进,尤其是几种大的丛书的出版,以及同时或稍后许多人物的别集都得以出版,这样为增补和校勘两项工作带来便利。 本次整理,增补了文三十余篇(序二篇、记一篇、论五篇、说一篇、题
本书介绍了对科学家们隐藏着的现实部分进行探索的卡巴拉科学的基础知识。当我们发现那些隐藏的部分时,我们对自己生存在其中的这个世界的认知将会变得完整。通过将现实隐藏的部分和这个已经被揭示的部分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使自己装备好去进行的科学研究和由此揭示整个现实的真正的公式。 通过揭示现实隐藏的部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会变得完整,从那些相对的感知界限中解放出来,我们将能够时间、空间和运动,揭示出现实每一部分的存在。卡巴拉智慧保证任何真正想探索现实的人们实现上述的所有揭示。 本书是根据作者,当代的卡巴拉学家迈克尔?莱特曼教授的谈话记录,并由他的学生们编写而成。
近代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是在东西方哲学和思想两种传统接触、融合和转化中形成的,已有的旧关键词被重新审查和转化,外来的新关键词和主义话语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评和相互竞争,又相互吸取和融合,开放包容,呈现出了多元性的思想文化空间,并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代中国 关键词 广义上属于新术语、新名词、观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或不同领域意义上的东西,它们在近代中国诞生又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 词汇 和 话语 ,它们是影响中国百年的 大观念 、 大话语 。本书就是对此的一个专门研究和集中呈现。
本书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主题,选编了近十年来发表在《学术月刊》上的50余篇学术论文。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基于中国国情、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建构进行讨论,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美学、语言学等学科,各篇文章的作者对各自领域内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总体来看,收录的文章既有对西方学术话语的批判反思,以此阐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必要性;也有对中国的学术体系建设和发展脉络的分析,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提倡用更具时代特性的学术话语及方法来思考处理当下的问题。
我们的意志是上帝创世的宏大计划中预定的细节,还是大脑内物质世界的自然作用?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被决定的?如果没有自由意志,我们的善行值得赞颂吗?我们的恶行还应该受罚吗?如果拥有自由意志,那是对上帝的威胁吗?是对自然规律的反叛吗?这些问题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对它的探究成为人类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自由意志不仅关系到对与错、罪与罚、强迫与控制,而且还涉及一系列形而上学问题,如行动与事件、心灵与身体、必然性与可能性、因果性与决定论、自然规律的本质等。 本书从自由意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入手,详细阐发了由自由意志问题引发的各种流派、观点及其论证,重点探讨了相容论与不相容论对自由意志问题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当然,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描述自由意志问题本身的发展脉
本书从文化基础分析了西方和中国的心理学传统,从文化转向探讨了心理学当代的重大进步,从文化框架考察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革;摄取了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源,探索了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突破,论证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容、主题、演变、建构、创新;涉及中国本土心理学创新发展所立足的哲学思想基础、所吸纳的主要学科资源、所具有的心性心理内涵、所进行的原始创新建构。本书从多个层面和侧面,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想的支撑、学术研究的启示和理论建构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