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幸福,早在1860年,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苦难是人生的主旋律,活着不过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而如何在夹缝中获得幸福则需要一定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流传最广的名篇,也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哲学作品之一。在本书中,叔本华将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三个部分,以“优美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娓娓道出了健康、财富、名声、荣誉、独处和与人相处的哲学道理。自1860年首次出版以来,《人生的智慧》几乎已成为全世界每一个有学识的市民家中的推荐书,被各个国家的读者奉为指导人生的“圣经”。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所涉及的题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尤其适合大众阅读。正如叔本华在临终时所说:“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
本书是英语世界很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它的优选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理想也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做靠谱的实行家,做行动上的巨人。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找到自己坚强的核心正义与美德,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全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资本批判与希望的乌托邦:安德烈·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围绕劳动(工作)、医疗、教育、技术、政党、国家、生态、消费等理论问题,从总体上揭示了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背景、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始终以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始终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认为只有限制甚至消除资本逻辑,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的危机,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经典著作。本书借苏格拉底与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阿德曼托斯等人的对话,描述了一个理想国家的蓝图,还讨论了诸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正义、财产、教育、品德等。本书围绕如何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这一问题,讨论丝丝入扣而亲切有趣,细细品味,余香四溢。本书作为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震古烁今,是理解西方政治文化的之书。
我们食用肉类的习惯给动物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作一名纯素食主义者? 我们为何会被诱惑购买毫无价值的东西? 你明明知道恐怖电影是虚构的,为什么还会感到害怕? 就像甜甜圈上的糖霜一样,哲学涵盖了一切。本书通过20节课,从哲学视角出发,审视日常问题,包括人际关系技巧、生活方式、自我成长、社会、娱乐5大主题。阅读本书,你将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介绍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学术责任。为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交叉研究,2009年7月25~27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黑龙江大学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第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哲学的基本定位与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文化的元问题与时代性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本书是一部探讨人应该如何幸福、愉悦地度过一生的哲学书。阐明了人的自身对人生幸福程度的贡献和影响;分析了人的财物与人的视野之间的联系;讲述了人的形象是人类本性的特殊弱点;本书是叔本华晚年心血之作,指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长久幸福的路线图,通俗易懂又透彻实用,帮助人们获得终身成长。
本书的编纂是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不可分,是与国家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可分,是国家对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时代定位和指南的表达。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力求以新闻为语境,通过每一位经典作家的个人经历、时代特征、政治经历、思想特征描述来分析各自或同质或异质的新闻传播观点、新闻传播思想,同时,选择了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的经典论著,在经典导读的帮助下,使学习者通过读原著,直面每一位经典作家的思想,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全面、客观、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书以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的新闻理论为主,以其原著文本阅读和赏析为辅,构成理论和原著阅读并行的风格,从而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全书共分两编15章。
在这本书中,卡斯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主张「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这里,规则要保证游戏的无限性,所以规则是可变的。最恰当的例子也许就是「人生」。
如果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乃至于他哲学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活动作为人的一种本源性生命活动方式成为产生和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深层依据。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而展开来的。他从来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人,他从来不曾以机械和刻板的物的法则或“精神”的内在规律来否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反,马克思非常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他把实践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即历史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就曾说过,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展开的对自由这个本体的不断探求。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
进入21世纪以来,差别和不平等在优选范围扩大,制造了大量贫困生活者。与此同时,掌握“支配权”的人却积累着庞大的财富。这种失衡的社会现象是以经济财富、政治权力、文化威信、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为基础的。因此,不能把它简单地认定为个人的问题,而是集团和社会的问题;并且,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的、文化的(思想)问题。本书从社会科学角度,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考察,进而得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为揭露当今世界不平等现象背后的因素提供了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