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天文:十天干描述太阳运行,阴阳、五行、四象……夜观天象,都转星移,可知天气变化,懂万物规律。 讲地理:地理学以风与水的关系,揭示气场流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风水为地学之最,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为其核心。 讲人事:64卦384爻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包含着处世之道:其乾封为自强不息,坤卦为厚德载物…… 讲占筮:利用占筮趋吉避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关于道德经—— 历史上有各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本书在编校过程中,涵盖了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道德经》。附录收录了竹简本《道德经》,力求完整。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思想著名的代表作,对后世的哲学、科学、文学等各大领域影响深远。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是的,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你要明白,世界不会为谁而停留,一切也终将成为过去,放不下、舍不得,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人不错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在本书中,弘一法师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快速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收录了李叔同的《辛丑北征泪墨》《断食日志》《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改过实验谈》等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是李叔同给当下人的心灵课。大师通过文字告诉我们,心有
......
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傅统先全集》内容包括作者生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译作、论文以及从未刊发的手稿、博士论文等。全集以哲学、教育学、宗教史等内容为主轴,参照时间脉络进行分卷。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其内容全面丰富,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众多内容于一体,荟萃了中华民族春秋时期的文化精髓。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尚书礼记(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精)》由高山译注。 《尚书》意即“上古帝上之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由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雌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
杨时(1053-1135),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创立“龟山学派”,是宋代理学 承先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其学术思想极为丰富,在中国思想 有着重要地位。《龟山先生语录》一书所录乃杨时在崇宁三年至政和二年之间,于荆州、京师、余杭、南都、毗陵、萧山等地的讲学之语,由其弟子整理、汇编成书。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既涉及杨时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阐释,又有其对时人轶事的评论,是研究杨时学术思想及宋代理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史料。
牟宗三先生(1909--1995),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弟子。 牟宗三先生终生勤勉治学,致力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复兴和更新,为正在消逝的中国文化传承血脉之存亡续绝而奔走呼号。清季民初以来的人文复兴课题,使中国的知识界一直处于困扰和焦虑状态,主流对于目迷五色的现代物质文明的追慕,催促中国进人了一个现代化的图腾崇拜时代,传统的中国文化被看做过时和不髦的而被“打扫”,新儒家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延至当下,或者稍早些,中国突然发觉自己面对的是传统的破碎败坏和“洋泾浜”式的现代化,人文复兴走向了误区,诉诸和回归传统再次成为一个轮回的主话题。于是,中国知识界“发现”了新儒家,也
心相者,心上所现之相曰心相,此相非实有,但是意识上现似某种物相而执着为有,故云,种执着的心相。吾子所由致疑者,正以一向妄执有各个固定的物事耳……故此一棵捌相纯是一种执着的心相,元非离心实有,此事甚明。一棵树如是,余物可准知。
《群学探索与严复对近代社会理念的建构》主要内容简介:严复社会学思想研究近年来取得成果,也存在问题,主要是研究者多关注严复社会学主张是什么,而结合社会实践探讨其嬗变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严复对社会学译著的诠释与裁剪,其社会学思想在早期西方社会学中国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等,鲜有涉及。《群学探索与严复对近代社会理念的建构》共分三编,旨在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编从社会与思想互动的角度,剖析严复社会学思想嬗变的过程。严复社会学思想在学理上深受斯宾塞等影响。他坚持社会进化论,主张社会有机体论。严复社会学思想有其应用理论形态,即“从物理到政理”及“国民素质论”,并用于解析中国近代社会,有实践品格。严复社会学思想在实践上深受战争影响。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被严复等视作日本学习西方的胜利。严复注重从学理
《复性书院讲录》是马一浮先生对复性书院学生所讲之讲稿。《复性书院讲录》共有六卷。卷一主要篇目有《开讲日示诸生》、《学规》、《读书法》、《通治群经诸书举要》等篇,是讲录的总纲,告诫学者为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卷二至卷六则对多部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深入、独到的阐释。
汪韶军著的《老庄自然和谐思想研究》不尚玄谈,而是采用基源问题研究法,将老庄哲学放回到生活世界加以考察。老庄同样面临如何将乱世导向秩序的时代问题,但其思路是以“无”全“有”,即通过自然无为来为万有争取宽松的存在空间,在多元个体各适其天的基础上达成自然的和谐、自然的(而非强制的)秩序。本书扣紧君民关系、群己关系,把这种“人我和谐之道”揭示了出来,可使我们打消对老庄哲学的很多误解、歪曲和过度阐释,从而贴近其本来面目,同时能让我们对道家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分分合合看得 为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