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2018年王东岳在混沌大学举办系列讲座的文稿,从远古人类、氏族社会、农牧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从单细胞生物到组织形成、器官分化、人体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从象形文字、拼音、文言文;从孔子、老子、庄子到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本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生物、医学,无所不谈,无所不包。涉猎之广,令人称奇。
《宋兴国军本春秋经传集解》是宋代官刻本之一,具体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由兴国军学刊刻的版本。该版本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有30卷足本,但有补抄三册,刻本部分为后印补版。此外,该版本在日本版刻目前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最早刊刻《春秋经传集解》的祖本。《春秋经传集解》全书共三十卷,附经传识异,记叙范围起自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该版本对研究《春秋左传》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因为它较能接近杜预《春秋左传注》的原貌。
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本套丛书采用简装、单色、影印的方式,分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细类,分四辑推出。本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文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胡氏传》影响了《春秋正辞》对诸家经说的去取。读《春秋正辞》能够发现,庄存与采辑了《公羊传》、《榖梁传》、《程氏传》以及董仲舒、何休、刘向、刘歆的学说。但是在对具体经文的解读上依据哪家学说,庄存与是有自己的“主观意见”的。这种“主观意见”很多来自于《
《易经日讲》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毓老师的讲解,将《易经》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贾公彦为初唐礼学名家,曾参加《礼记正义》编修,此《周礼疏》在北周沈重《周礼义疏》的基础上,参考魏晋南北朝诸家之说,阐释郑注,特别是在礼乐军赋诸方面引证详细,说理透彻,足以发挥郑学,朱熹目为唐人义疏中优选的一部。 由于郑、贾二人系汉唐著名礼学大师,此书作为早期带有总结性的礼学著作,遂成为后世研究古制礼俗的重要参考书。
《儒典》平装单行本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周礼注疏》的作者为郑玄,贾公彦对其作疏,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
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易集解》是唐代李鼎祚汇集两汉至唐近四十家,尤其是象数《易》注而成的、在《易》学发展目前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一部《易》学典籍。 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新、旧《唐书》皆无传。据《周易集解》,知其为资州人。清代汉学大昌之日,著名学者刘毓崧结合《集解》自序及《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并参考《通志》、《能改斋漫录》等书,对其生平仕宦作了详细勾勒,世人始略见其梗概。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 历代为之作注解者很多。唐代编《五经正义》,将郑玄注和贾公彦疏作为钦定的《仪礼》注释,编成《仪礼注疏》,成为后世最权威的《仪礼》读本,与其它唐代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十三经注疏》。 《仪礼注疏》将成为《仪礼》优选的版本。
《傅统先全集》内容包括作者生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译作、论文以及从未刊发的手稿、博士论文等。全集以哲学、教育学、宗教史等内容为主轴,参照时间脉络进行分卷。
本书较全面地研究了魏晋时代的玄学,对玄学的渊源、背景、流派、人物、经典系统、笺注形式、作品、论题、学说及历史分期加以探讨,对东晋以后的制度化玄学也详加考辨。书中新见颇多,如说明玄 流中何晏与王弼分别开启了两个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论,后者注重性情论。作者认为东晋以后玄学仍继续流行,包括玄学在内的官方四学的建置与李充整理四部图书的史事有密切的关联。对于玄学与 的关系、玄学与正统论的关系、玄学与唐代三教的关系等,作者也分别作了新的解说。此书为王葆玹先生 的玄学研究代表作。
《高子遗书》·十二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高攀龙撰。高攀龙身后所遗文字,由门人陈龙正取其萃要,汇编为《高子遗书》十二卷。具体包括:论学语、札记、经解类、辨类、赞、讲义、语录、书信等。是我们研究高攀龙思想 主要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整理出版价值。初自辑其语录文章为《就正录》。后其门人嘉善陈龙正编为此集,凡分十二类。一曰语,二曰札记,三曰《经说辨赞》,四曰备仪,五曰语录,六曰诗,七曰《疏揭问》,八曰书,九曰序,十曰碑传记谱训,十一曰志表状祭文,十二曰题跋杂书。附录志状年谱一卷。其讲学之语,类多切近笃实,阐发周密。诗意冲澹,文格清遒,亦均无明末纤诡之习。盖攀龙虽亦聚徒讲学,不免渐染於风尚。然严气正性,卓然自立,实非标榜门户之流。 故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
本书系畅销书《换个方法读〈内经〉》(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亲自作序 )的第三版,分为素问导读和灵枢导读上、下两卷。全书新增《内经》原文和难点、疑点注释,并按题解和核心解读对中医经典《内经》的经文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独特解析和深入导读,既深刻地剖析了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又通俗地讲述了中医奠基之作《内经》博大精深的医理及其 时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全书配有百余帧图表,有助于对文义的理解。读者通过本书将一步步接近《内经》、读懂《内经》,并近距离地了解中医、热爱中医, 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赏析。
《诗经》是一部亘古传颂的诗歌总集,两三千年来一直是读书人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涵盖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丰富多样的民情风貌、典章制度、礼乐规范等,反映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各种面相。它不仅在中国文学 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 也具有难以估量的伟大价值,有的西方汉学家甚至称它是“古老东方知识的百科全书”。《诗经全本新绎》对《诗经》进行了全新注译评析,注释力求简明 ,翻译贴近原文韵味,新绎诠解,兼采众说、折中异同,同时,还收录了《诗经》品物图,涵盖动植物、器物、宫室、天文等,使得这部传诵两干五百多年的诗集增添不少阅读的兴味,不论是欣赏或研究,都 参考价值。
......
“相台五经”,指乾隆四十八年清高宗下令武英殿仿刻元代岳浚所刊十一部经书中的五部——《 》《尚书》《毛诗》《礼记》《春秋》五经,皆为经注释文本,每卷末并附考证。五经与岳氏所刊《孟子》《孝经》《论语》入藏清宫后,清高宗建“五经萃室”以贮藏,嘉庆二年昭仁殿失火,五经皆毁。今岳本《 》《春秋》(有补配)仍有孤本存世,而另外三经皆佚,仅有武英殿仿刻本能睹其貌。本次以上海图书馆藏早期印本为底本,版面清晰,字体端正悦目,诚为佳善之本。书前有北京大学张学谦博士所撰影印说明,详述相台五经校刻、递藏源流和学术价值。本书为其中的《礼记》二十卷,有汉代郑玄注。
《觅圣记》为韦力先生“觅系列”新力作,乃为纪念孔子逝世两千五百周年而作。本书运用实地寻访与文献钩沉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孔子和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行迹,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寻访中所见的历史遗迹,同时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历史文献中与孔子相关的记载进行爬梳整理,全面、细致、独到地展现了孔子的生平,堪称当代的《孔子圣迹图》。本书分《孔迹》(寻访孔子及其先人遗迹)和《孔门》(寻访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两编,另撰有左丘明、孟子、荀子、孟子的弟子万章等有关之文作为附录。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精选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被视为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 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成书之后七八百年间,传刻、注释、续编、仿编等各种形式的《近思录》相关版本绵延不断,流布极广,并远播日本、朝鲜等地。本书在广泛搜罗海内外各种《近思录》版本的基础上,选用现存南宋刻本杨伯嵒《泳斋近思录衍注》为底本,分类分条汇辑现存古人《近思录》校勘记,汇集历代重要且经典的《近思录》注解,并将现存各时期主要注家、理学家和学者对《近思录》的解说评述择其精要进行辑录,力求全面地汇辑 外历代注家的注释、述评之语,为读者和相关研究提供完整而可靠的读本及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