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论述了《周易》、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的天人关系、人性论、人生问题、知识论等问题。本书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及开山著作。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甫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读者分清了国学的各大门派,理清了国学的来龙去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家就像HR,最会处理人际关系,把社会秩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道家向往自由,ofer送到手里都不接,就算上班也是在清谈摸鱼; 理学是儒学的全新款式,追求天理;心学专门和理学抬杠,说人心就是天理,要追求良知…… 本书延续半小时漫画系列严谨又搞笑的风格,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各门派宗师爆笑登场。让你在哈哈大笑中入门国学、爱上国学!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一本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 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 我思故我在 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本书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尼采哲思录》呈现了尼采在生活中各个层面的哲学感悟。作者从自身角度出发阐述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我们探寻快乐与学习结合、人品与利益统一、工作与理想并行、艺术来源于生活等种种生活奥秘。尼采带你避开颓废陷阱,揭开 坑人的生活 的本来面目。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被誉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图书,本书由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美国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在西方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先后被译为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全书以二十多万字的篇幅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在有限的篇幅里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与哲学研究的集中体现,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入门书书籍。
内容简介 传统中对新儒家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活跃于南方的学者,而薛瑄(1389~1464)作为首位被供奉于孔庙中享受祭祀的明代新儒家学者,是一位北方人作者许齐雄的这部著作是**部以薛瑄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英文专著,它重新提出了薛瑄被新儒家历史边缘化的问题,并展示了观念史研究如何能够同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提供一幅更为广阔的历史图景作者以历史性的比较视角深入分析了薛瑄及其河东学派的观念,并将其与薛瑄及其弟子的生平与实践联系起来,由此展示了新儒家传统的复杂性,并使与南方新儒家相区别的北方学者更加为人所知 作者介绍 许齐雄(Khee Heong Koh),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学士、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思想史、明代北方地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是弗兰克·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
书名:易经 :12元 作者:周鹏鹏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12 字数:11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编辑推荐 ★群经之首 包含了宇宙、鬼神莫测的智慧,是十足的 天书 。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 大道之源 ,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 《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易》是用来研究天地奥秘的工具,本身无思无为,不具有言告的功能,但在易简的形式中寓托着深刻的道理。它以阴阳二种爻的上下往来表示的冲突、和谐、运动变化。 ★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4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讲述的是20世纪的哲学史。《牛津西方哲学史(第4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以三个概括性的章节为开端,在其余的章节分别处理逻辑学、自然神学、政治哲学等特殊的哲学领域。与前三卷不同的是,这一卷没有按照年代顺序排序,而是主要围绕着几个20世纪主要的哲学界元老人物展开论述,比如维特根斯坦、边沁、尼采等人。该书是作者投入心血较大的一部作品,《牛津西方哲学史》的压轴之作,也是了解20世纪哲学史的经典作品。
在这部《中国思想小史》中,他极力地把现代思想与古代思想连接起来,从古代一直叙述到当下。例如在第二十章中,他对刚刚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有他相当独特的评价。当然,他首先还是肯定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在他的总结中,新文化运动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但是,他从思想史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培植这个新文化运动的种子的人是谁”?他认为不是陈独秀,也不是胡适,而是章士钊及《甲寅杂志》。乍看上去,这种说法似乎与我们现在的常识相去太远,那么,为什么他会如此理解?他很坦率地说,这是因为章对新文化“有一贯的主张,而且是理想的主张,而且是用严格的理性态度去鼓吹的。这种态度确是当时的一付救时良药。在当时举国人心沉溺于现实问题的时候,举国人心悲观烦闷到无以复加的时候,忽然有人拿新的理想来号召国民,使人豁然憬悟于现实之外
《中国哲学史大纲》为胡适所作,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不但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且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程,展示出人类抽象思维从纸级向高级,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学习祖国的哲学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封建文化的成果,剧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哲学予以发扬光大,创造来来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责任。
在这个专业化的时代,大多数哲学史都是出自许多人之手,是不同领域和不同时代专家的作品。牛津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单独写一部从最初到现在的哲学史,这表明从一个视点审视哲学的发展流变,把古代、中世纪、近代和当代哲学纳入一个相关主题的叙事,还是会有所收获的。这是四卷本哲学史的第二卷。第一卷涵盖了早期古典希腊和罗马哲学,这一卷论及从圣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持续到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这一阶段的哲学历程。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曾由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易名《中国现代哲学史》,于1992年7月出版,是为繁体字竖排本。在经多次校勘后,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是为简化字横排本。冯先生在书的绪论中说道,“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认识之,这就是认识的反思。”这对于理解中国哲学、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具有很深的认识意义。冯先生以他的漫长的学术生涯和辉煌的学术生命铸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学术品格。对于他的著作的阅读让你增长对于哲学、学术、人格的深刻体会。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其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又一部全新的哲学史入门书。罗素在书中不仅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还涉及了 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现代人要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本书一改之前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中国哲学史大纲》为胡适所作,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不但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且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在欧洲,哲学和信仰毋宁说是某种装饰、而不像东方那样是生活本身。东方生命智慧将是拯救现代西方文明走出困境的精神食粮。这些思想把哲学之魂推展为包罗万象的博大体系,它们还将推展到更广泛、更为精深的领域和范围。西方仍然在期待着来自东方的征服。 本书作者以一个理解东方精神的西方人的眼光,阐释着超凡脱俗的印度古典哲学、瑜珈与佛教和神秘而充满生命激情的波斯苏菲教,以及讲求个人道德完美主义的孔孟之道 、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老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