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美国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是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多种译本。 本书以二十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在有限的篇幅里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也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极佳的入门书,很值得一读。 本书译者赵复三(1926-2015),是著名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译著全面精确,通俗流畅,是《中国哲学简史》极佳的译本,很值得参阅。
作者认为,人出生的时空结构联系着他的生命信息,这是中华先人的一个伟大假说。近两千年来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质上是对这一假说做出的实证。囿于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正是运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工具,对它进行“新一轮”实证的时候了。 《命运的求索: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的工作,主要在于发掘和整理命理学在理性探索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推演方法的演变过程。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挖掘和整理,辨别精华和糟粕,使这个在俗文化中存身了千年的传统学问能够正式跨入庄严的学术世界。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儒释道共奉的经典?故宫三殿、清华大学的校训、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和《易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强不息、物以类聚、正大光明等常用的成语都出自《易经》?身在职场,我们怎样运用《易经》的智慧与领导、同事相处?……本书凝聚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作者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句爻辞,帮助读者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易经》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本书贯穿数千年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典籍、哲学问题、学术事件进行了全面探究,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 蔡仁厚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问题和思想问题,有自己的文化生命所透显的原则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出现西方式的近代哲学,而不能说中国哲学没有近代阶段。 关于中国哲学的源流,他指出,孔子以前的阶段是中国哲学的“源”,孔子以后则是“流”。无论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还是南北朝隋唐的佛学以及宋明理学,皆在同一文化生命主流的统摄下呈现出了大开大合的发展态势。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逍遥游、齐物论、禅宗公案等,分别总结出十几个不等的核心问题,从思想史演进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舒朗隽永的笔触,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的影响。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世界中国学”特殊贡献奖得主杜维明先生与17位代表各大文明传统的世界知名学者的对话实录。对话者包括社群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批判社会学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社会现象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等。思想家们围绕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现代性与精神传统、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公共领域与市场及政府、启蒙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世界性的思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话一方面阐发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思想和哲学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思地评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品,他整理了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谈话,用对话体形式展述其哲学思想。本书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主要探讨的是理想国家的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书是根据目前流行的布鲁姆(Allan Bloom)的《理想国》英译本译出,全注全译;翻译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献军,其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全书正文后还附有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阐释与导读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思想精华,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版本。
内容简介 除非愿意自己的准则变为普遍规律,否则你不应行动。这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石,也是他号召人们普遍遵守的 绝对命令 。这也是人类的意志规律、自由规律、道德规律。正确认识和运用道德规律是人类的责任,也是明辨善恶的尺度。理性的人能为自己立法,因此,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将自身看作目的。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由普遍客观规律构建起来的体系,也即目的王国。目的王国服从自身加于自身的规律,自然王国则服从外因起作用的规律。这个 道德的最高原则 加强了理性的力量,提高了人格的尊严,真、善、美都将交由它裁定。
《西方哲学简史》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 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内容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本书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从生态学、结构学、形态学、文明学等维度对工匠文化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尝试构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就逻辑范畴而言,其包括工匠精神、技术文化和制度体系三大核心要素;就历史范畴而言,其包括手艺工匠文化体系、机械工匠文化体系和数字工匠文化体系三大历史形态。而《考工记》范式、《营造法式》范式和《天工开物》范式等则是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范式。本书既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16ZDA105)的阶段性成果,又是作者近二十年来系统考察与研究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成果展示,适合中国当代文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阅读,亦可作为工匠文化通识教育或知
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 我思故我在 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本书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