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 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 :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 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 。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 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 演变,渐次讨论部落 ,上古时代的 ,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 。 --------------------------------------------------------杜维明:“这本书受到了哈贝马斯、查尔斯?泰勒、汉斯?约亚斯和贝拉学生萧阳的高度赞扬。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对 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至为重要的原创性著作之一。” 思想家哈贝马斯评论道:“这部巨著是一位领
《中国当代哲学史史料 文献选编》是 中国当代哲学史(1949 2009) 丛书的第四卷,共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为195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的九次重大论争(讨论),九次论争所选的文献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这些重大讨论的历史过程;二是对于这些讨论的评析;三是与这些讨论相关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横向 是指与海外思想的关联, 纵向 是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联。 中册和下册按照哲学八个二级学科编选,中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下册为伦理学、科技哲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中册和下册的文献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进程的综述;二是关于这些领域有较大影响的讨论和论文;三是关于这些领域的学术进展与海内外的关联。为了平衡篇幅,将本置于上册的重要哲学家的论著选辑移至下册。
本书将唐代美学放在整个美学长河中观照,改线性体例为立体结构,在多门类多范畴的分解综合中显示史的动态演变状貌,突破了纯编年体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作者深入沉潜到唐代诗歌、绘画、雕塑、服饰诸门类美学底层观照分析,揭橥其延续与承传,差异和变动,还原了历史本体的风貌声息,使美学史成为碧波荡漾的活水一潭。
《性理大全书》,明代胡广率杨荣、金幼孜等文臣奉旨编纂而成。该书采集宋元理学家著作、言论成书,囊括如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等儒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学问涉及历史、政治、礼学、性理之学等诸多门类。该书内容丰富,荟萃了理学家对历代政治、臧否人物、道统治统、儒家礼仪,特别是心、性、理、情、数等理学重大问题的探讨,文献资料丰富,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资料库,能够读一书而读百书,通过阅读此书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宋元理学家的学问要点以窥儒学发展之路径。 此次整理以明永乐十三年内府本为底本,清康熙十二年重修本为通校本,参校以文渊阁四库本。因此书为采集各家言论而成,故遇引文与原书出入较多时则以所引原书之传世本校之并出校说明。此次整理为首次整理出版,对广大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书是法国知名学者程艾蓝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曾获1998年西方汉学优选奖儒莲奖。此书源于作者的大学讲课草纲,以既历史又主题的方法来叙述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精神历程。其中重点凸现了复杂整体中几个惊人的时刻,可与钱穆、葛兆光等人的《中国思想史》互为补充。西方对中国思想传统的介绍往往集中于某个局部,或过于片面。本书作者程艾蓝凭借其法、中双重身份的先天优势,从中、西方双重视角审视中国思想,梳理了从商朝到五四运动间中国思想的演变。她既不依照预先确定的史学范式,也不试图论证某一特定的论题,而是用中国思想家自己的语言忠实呈现他们想说的话,再借汉学学者的阐释进行解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不仅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了解中国思想的大门,也向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次反观本国的机会。
《20世纪儒学通志》由《20世纪儒学纪年》、《20世纪儒学纪事》和《20世纪儒学学案》三部分组成。 《20世纪儒学纪年》是目前为止第一部20世纪儒学的纪年体学术思想史。以年度为单位,客观描述从1900年至1999年每一年发生的有关儒学的事件,包括儒家思想研究者、对儒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所发表论著的主要观点、当年产生的有关儒学的组织机构、当年召开的有关儒学内容的会议、当年政界人员对儒学的态度等等,全面地展示儒学在20世纪发展的基本面貌。 《20世纪儒学纪事》是以历史事件的形式选取20世纪儒学发展中不同时期所发生的与儒学有关的事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伊始至五四运动前后,以组织机构和刊物为主;二是五四运动后三大思潮的对立与对峙,以现代新儒家的实践活动为主;三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