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逍遥游、齐物论、禅宗公案等,分别总结出十几个不等的核心问题,从思想史演进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舒朗隽永的笔触,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的影响。
关于古典学的简明历史这一主题,伟大的著作是德国古典学大师维拉莫威兹留给我们的这本书。 全书围绕Altertumswissenschaft(古典学)一词展开,这一由19世纪德国学者发明的新词语用来指称与古代世界有关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想象为一个整体。古典学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维拉莫威兹相信,这种复活的意义就在于唤醒情感和理想,为现在和未来的时代注入古人曾有过的生气与活力。
本书是冯契先生的两种代表著作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出版缩编本的原因一是这两种著作篇幅巨大,共约100万字,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较为吃力;二是便于译成外文,向国外介绍。。这个缩编本把 古代 和 近代 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上古至1949年为止的 中国哲学通史 。又由于它是简化了的,贯串其中的通史的线索便 显得更加清晰,使读者易于把握。
获得自知之明常常被描述为哲学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某种自我认识常常被认为是我们作为人类代理人或人类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自我认识被认为既是人类寻求智慧的开始,也是人类寻求智慧的终点,因此,它与哲学的理念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因此, 认识你自己 这个命题吸引了不同背景和不同立场的哲学家。本书用1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命题,涵盖了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埃德蒙-胡塞尔或伊丽莎白-安斯科姆的许多哲学家的方法。同时,在各章之间插入的简短思考表明,对自我认识的寻求是文学、诗歌、绘画和从荷马开始的自画像的一个重要主题。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其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又一部全新的哲学史入门书。 罗素在其《哲学简史》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罗素的《哲学简史》一改以往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儒释道共奉的经典?故宫三殿、清华大学的校训、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和《易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强不息、物以类聚、正大光明等常用的成语都出自《易经》?身在职场,我们怎样运用《易经》的智慧与领导、同事相处?……本书凝聚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作者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句爻辞,帮助读者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易经》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一本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 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地生人 (autochthony)意指人直接从大地生出而不是由人类母亲所生。它是古典时期的古希腊世界里一个流行颇广的修辞,出现在诸多城邦的建城神话与政治话语中,其中尤以民主雅典的 地生人 为著名。由于 地生人 涉及范围甚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力地推动了学界对古希腊文明世界的整体理解,因此, 地生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古典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课题。 地生人 为何会如此流行?当时的人们怎样理解城邦的起源乃至人类的起源?这又与城邦政治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书围绕 地生人 与雅典民主,从神话、政治、戏剧和哲学四个方面探讨了 地生人 作为起源神话的叙事逻辑及其与雅典社会、政治思想的密切关联,并深入探索了 地生人 主题在文学与哲学领域的应用。作者一方面将西方学界已有的奠基性研究成果介
作者认为,人出生的时空结构联系着他的生命信息,这是中华先人的一个伟大假说。近两千年来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质上是对这一假说做出的实证。囿于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正是运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工具,对它进行“新一轮”实证的时候了。 《命运的求索: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的工作,主要在于发掘和整理命理学在理性探索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推演方法的演变过程。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挖掘和整理,辨别精华和糟粕,使这个在俗文化中存身了千年的传统学问能够正式跨入庄严的学术世界。
《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不是像普通学者那样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出发直到谢林本人的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后期谢林对于自己的早期哲学的自我检讨,更包含着他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谢林重点考察了近代哲学的“主体”“存在”“思维”“经验”“上帝”“自由”“本原”等核心概念,借此揭示出了他所强调的“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之间的区分和联系。由于在谢林看来,对于哲学史的阐述同时也担任着哲学导论的任务,因此他的《近代哲学史》不仅是一部哲学史名著,而且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是弗兰克·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
《2小时轻松入门:哲学史》选取了古往今来东西方历史上65位著名哲学家,以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介绍了哲学诞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进程、主要流派和引导人类的方式,以及哲学家本人的生活故事、思想流变、人生际遇、命运变迁等。 全书尽量将各个时代哲学家的代表性主张细化,再进行解说。对于不熟悉的名词和概念,采用插图的方式,将它们分解后,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轻松踏进哲学之门,培养对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先进的方法论,更正确地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
暂无内容简介。。。。。。
书号:9787301344804 书名:探寻理想政体:儒家的差等秩序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世界中国学”特殊贡献奖得主杜维明先生与17位代表各大文明传统的世界知名学者的对话实录。对话者包括社群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批判社会学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社会现象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等。思想家们围绕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现代性与精神传统、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公共领域与市场及政府、启蒙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世界性的思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话一方面阐发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思想和哲学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思地评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
本书研究了1978—2023年这段时期内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述发展及其内在逻辑变化和相关史家治史观点变迁的历程。将这种肩负着传播、弘扬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殊史学种类近4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史学史的体相汇聚成篇,通过明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分期、内生逻辑、表现特征、史籍与史家、新的研究热点、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达到建构一个脉络清晰的学术史研究模型的目的。在徐徐展开该领域发展画卷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精神春风拂面般的舒爽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愈走愈宽阔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