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便与全世界和解,自我同情是一种全然接纳和善待自己的态度,得到的未必是福,失去的也未必是祸,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人要学会放下,才能与自己和解!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往往会谴责和批判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好像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并陷入不可自拔的自责和痛苦里。尽力以后,就选择随缘吧,解脱自己的心,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一切将变得坦然。
看人生贫富之真相,明改造命运之方法,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五千年文明智慧。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融汇了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佛之慈悲,道之空灵,儒之入世,结合起来,成为完美的中国智慧。 清朝曾国藩读完《了凡四训》,改号 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内心的强大,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谨严慎思的德行,明白这些,烦躁和困扰也就迎刃而解。
本书《幸福之路》是一本向导书,引导我们大家去寻求幸福的真谛。正如本书的译者傅雷先生所言:人生的暴风雨和自然界的一样多,来时也一样的突兀;有时内心的阴霾和雷电,比外界的更可怕更致命。所以我们多一个向导,便多一重盔甲,便多一重保障。因此当我们的精神感到迷茫时,请打开本书,读懂幸福、读懂自己。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这是一本可以给人温暖的书。作者以纯朴之笔叙写了99岁高寿的姥姥与“我”和“我们”之间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诠释了中国式的爱、中国式的孝、中国式的家庭与温暖。 这是一本可以给人智慧的书。经由姥姥之口,道出了许多看似平常、实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有些是姥姥的人生体悟,更多则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口耳相传的民间智慧。其中倡导的知足常乐、宽容谦让、吃亏是福、帮人即是帮己、自力更生等理念,是中国人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为人处世准则和真实的“活法”,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幸福”的含义。 这是一本可以医治“现代病”的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强调竞争、重视自我、追求物质,由此也伴生了不少“现代病”,远离了生活的本真。捧读本书,起码可以得到另一种活法、另一种幸福的参照。
《傅佩荣谈人生:心灵的旅程》 健康的生命离不开身、心、灵整合,圆满的人生更需要身、心、灵整合。年轻时,也许侧重身(有形可见的外貌、财富、地位等)与心,注重“知、情、意”潜能的实现过程,具体展示于获取特定知识、发展人际情感以及培养个人志趣上。然而,有些抽象、往往被忽略的“灵”,其实起着主导作用。本书针对上述身、心、灵三个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间的适当关系,确立一套完整的价值观,给迷茫中的和即将迷茫的朋友提供一种思考方式,打开心眼看生命;给迷茫后和从没有迷茫的朋友展示另一种生活经验,张开双臂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