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用一句话说完:善良出能力!通俗点讲就是,让善良的人有力量。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学了几年的心学还是不太明白,这是因为在心学整个体系里王阳明本身就是那个密码。因此要想讲透阳明心学,一定要讲到王阳明的生活、思维、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把王阳明讲 活 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按照时间顺序,从王阳明的出生讲起,到王阳明去世为止,包含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其思想体系如何从萌发到成熟;中卷,深入浅出讲解阳明心学体系构成的 元素型结构 ( 良知 心即理 致良知 诚意 格物 致知 等),阳明心学的 奥秘以及如何学习阳明心学等:下卷,讲王阳明如何善心不愚,跟随自己的直觉,践行自己的思想--知行合一,勇于改道超车,最终走出了自己 致良知 的人生道路。 人不违背自己的良知(良心),才能常快乐。
印度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实现迅猛发展,但在这腾飞的新世界中,大多数印度人找不到自己所属的位置。 在这样一片大陆上,潘卡吉 米什拉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旅程。他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村庄出发,拜访不再辉煌的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前往商贸大厦与露天排水沟并存的德里,倾听青年对佛教等古老思想的不满;在暴乱不断的克什米尔,遇见一个个只能在封闭阴冷的房间中泄愤和哭泣的异见者;最后回到喜马拉雅山麓的村舍,在这个充满暴力又困惑丛生的世界中,重新书写佛陀。 沿着佛陀的思想轨迹,米什拉行走在东方智慧与西方哲学之间,用思考连接现实和历史,在佛陀教诲中寻找终结苦厄的可能性。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 身体的技术 空间的政治 后现代性的谱系 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 身体 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 空间 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 巴特、乔治 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哈佛等300多所高校入门读物,30余年经久不衰,豆瓣千人评价8.6高分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雅思、托福 、GRE、GMAT、SAT的备考和学习材料学习传统教育中学不到的独立思考能力,启蒙心智,成为具备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掌握华为、腾讯、小米、乐高、IBM等国际创新企业颇为看重的能力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因为安全因素升级了安检程序,你会积极配合还是消极抵触?如果你喜欢的一位明星或KOL热情地向你推荐一款产品,你会立即下单还是深思熟虑?如果你的老板要求和鼓励你 996 甚至 007 ,你会配合还是拒绝?如果无数专家都说今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你会相信谁,质疑谁?......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和支持它们吗?每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我们学会养成主动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就能刻意练习成为一名批
当代著名哲学家吉奥乔 阿甘本的晚年随想录,睿智迷人。 * 与作者迄今为止出版的任何一本书不同,本书如同作者的思想遗嘱。 人的生命转瞬即逝,光景所剩无几。作为一位敏感、深刻的哲学家,他能看到、听到、想到什么;而借由他的感官,我们又能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阿甘本以诗性优美的箴言,追逐内心的风暴,捕捉他关于哲学、历史、写作、生活等方面的哲思,记录他的晚年观察,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虽是碎片化的语言、吉光片羽的思索,却能带给读者永恒的启迪与灵感。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生都辗转于各种欲望之间,不停地转换到他们认为更崇高、更尊贵、更精致的对象上。然而,欲望终归是欲望,在追求欲望的生活中,存在着无尽的冲突和痛苦。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告诉我们,欲望与意志力相伴而生,因此产生冲突和痛苦,但必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并不能组成我们的全部生活。生活是在时间领域中无止境的行动,将生活简化成以 我 为中心并执着于此是极易枯萎的。不囿于自身的渺小与琐碎,也不再辗转于各种观点、经验和知识时,我们才能全身心随生活有效、简洁、清晰地行动,获得内在宁静。 重磅推荐: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数年间感动了百万读者,此次全新推出增订本,收录十余篇倪萍近年多篇文章,以及二十余幅珍贵画作。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 姥姥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传统的伟大的中国女性。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 顺口、 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方与圆是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早有 天圆地方 之说,意指天地的自然形态,后经演变, 古代先贤赋予了方与圆更为复杂、更具内涵的哲学意 义。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 ;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 方 圆有致 被公认为是*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 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 智圆行方 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 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黄炎培曾教育儿子: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意 为做人要像古代的钱币一样,外圆内方,体现了为人 之道和处世之道的至高学问和通达智慧。做人要有脊 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道的志向和气度 ,但又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 适应社会潮流的柔韧。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方圆有 度
本书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教会我们如何成为 懂事儿 的人,学会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籍,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帮助读者过上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上生活。 本书探讨了心智成长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心智能力。 书中详细解析了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情绪管理的技巧、自我觉察的深化等。对于想要提升自我的人来说,这本书很有帮助。它是一本理念和实践和方法结合的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案例,让读者可以真正地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生活中去。 本书作者同读者们分享的并非是空话和大道理,更多的是看到解决人生问题的步骤和落地细节。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找到通往幸福和自由的道路。 相信
倪萍著的《姥姥语录(增订本)(精)》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姥姥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传统的伟大的中国女性。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屋外明明是艳阳高照,天气预报却说有雨,你出门时是否要带伞?彩票中奖的概率极低,你是否要买一注,赌赌运气? 投资有风险,那你是否还会购买股票、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如果你懂得一些关于概率的知识,也许就不用那么纠结和困惑了。 在《概率》一书中,作者用通俗、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概率的7种主要类型。在面对不同的场景时,要使用相应的一种或多种概率类型,人们才能做出*的选择。就如英国哲学家巴特勒所言,概率是人生的真正指南。
此书共3篇:*篇介绍结构思考力的原理、理论依据与基本模型。第二篇介绍结构思考力的应用。包括如何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清楚明了地呈现出来。在提升个人结构思考力的同时,使团队成员的思考力,快速形成共识,创造非凡的绩效。第三篇介绍一些实际工作中常用的结构模型工具等,使读者通过具体事物的结构分析,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应用中掌握结构思考力的方法。
本书在《直面人生的困惑》基础上增加了11篇文章。内容源自郭继承老师对传世经典的总结和体悟,源自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观察和透视。图书的内容力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实在在地帮助到读者的生活和工作。在现实的关照上,争取做到以文化人,引导读者在生活的细节中改变自己、升华自己,可谓一本有关人生困惑的 答案之书 。
英语中关于垂钓的书,是汗牛充栋的,著名的,则推这一本《钓客清话》。此书初版于1653年,风行至今,已成 垂钓圣经 ,是再版次数多的英文图书之一。《钓客清话》写的是垂钓,但不是钓鱼人的技术指南,而是垂钓的哲学,垂钓中体现的做人的理想、生活的理想,即简单、忍耐、厚道、知足等。 本书由学者缪哲翻译,其译笔精妙风雅,古色古香,得当地传达了沃尔顿古雅、清新、天然的语言风韵。著名插画艺术家阿瑟 拉克姆(Arthur Rackham)与道格拉斯 W.戈斯兰(Douglas W. Gorsline)所作插图,色彩温暖和谐,线条纤毫可见,画面生机勃勃,具有极强的审美趣味。
本书根据1952年伯林在BBC第三套节目所做的系列演讲整理而成,囊括了伯林关于自由与观念史的原创洞见。伯林向我们表明,正是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等哲人对自由观念的滥用和误读,妨碍了自由观念的发展,也阻碍了个体自由的实现。要真正理解自由,就必须从这些自由卫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赋予自由过多的王冠和权柄。
作者余世存继《时间之书》《节日之书》之后,关注点从时间和自身转移到当今年轻人,是一部内卷时代给年轻人的安顿之书。本书以安顿为主题,告诉当代年轻人,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规定的生活标准 ,在焦虑焦躁的当下,静水深流,急事慢做,通过一些安顿、整理自己的日课,就能安顿自己的内心和现实世界的连接。只要我们的心安顿了,我们的人生也就顺了。
1997年,拉姆 达斯因中风罹患失语症。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前,86岁高龄的他为了清晰、真实又巧妙地表达自己关于生命哲学方面的感悟,特别邀请好友米拉拜 布什前往茂宜岛一同展开对话。对于米拉拜 布什而言,与这位传奇大师一起探讨爱、友谊与死亡等主题,探索人类所知的极致边界不啻为一个审视自己人生、梳理生命得失的机会。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两位老师的精彩语录宛如混乱旋风中的真理灯塔,将带给读者极具价值的人生启迪。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上半部分,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作为西方作家,作者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下半部分,英国哲学家罗素主要讨论了关于不幸福的原因以及争取幸福的几个因素,为不幸福的人们找到了病案和逃避之法,也为有不少烦恼的人通过努力去找到幸福之路。傅雷先生的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本书适合对人生命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