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与类比》是劳埃德的成名作,至今仍旧是早期希腊哲学方面研究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劳埃德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最基本的两对概念即对立与类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广泛涉及到了阿拉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斯学派、乃至于希波克拉底学派的思想资料,并且还扩展地使用了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展开思想比较的研究,从而对形成希腊哲学基本方法模式的对立与类比的思想进行了基于方法论和逻辑学层面上的深入探讨。劳埃德的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前苏格拉底哲学在奠定古希腊哲学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欧洲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智慧书》,二是《孙子兵法》,三是《君王论》。 ?? ?? ??本书从葛拉西安《智慧书》中精粹了100则人生箴言,以西方历史中的战争谋略、宫廷政治和江湖骗局等为事例,立足于现代社会,分析了为人处世、商业竞争。行走社会、功成名就.圆润通达的种种技巧。 ?? ?? ??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客观态度,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底蕴方面显示出的登峰造极的智慧,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艰险,困顿与邪恶的种种神机妙策,是对《智慧书》的阐释解读。
本书旨在对柏拉图与荀子的正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至今是学界的一个空白。作者采用了功能还原的方法来比较柏拉图与荀子政治思想,这一方法有益于打通不同文明和思想传统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本书发现柏拉图与荀子之所以在正义的实现问题上踌躇于人治与法治之间,因为他们意识到法治与人治都有局限,需要相互配合。柏拉图倾向于以法为主、以人为辅,而荀子倾向于以人为主、以法为辅。
无
本书是对古代西方(希腊等欧洲)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对古代中西印哲学史上一系列基础性的思想概念和理论范畴,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作者通过剖析古代印度、中国、西方哲学思想中最基本且具代表性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其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1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过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李蜀人,男,1958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地质专科,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199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专业是外国哲学,方向是西方哲学史。2002年8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又回到西南民族大学从教。已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在主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中西哲学比较。
在先秦时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墨家虽然源于儒家,但却是从儒家阵营出走第一个反对派。西汉以下,儒家依然称显天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墨家式微。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孔子,而冷落了墨子?儒显墨微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儒墨两家尤其是孔子与墨子思想的比较,从其理论形态、结构本身去揭开这一历史之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共十一章: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孔子思想略说;第三章:墨子思想略说;第四章:即内在即超越与即外在即超越——天命与天志之比较;第五章:道德理想主义与爱的理想——仁爱与兼爱之比较;第六章:文质合
无
这部文集本来的标准是《跨越不同的世界》,意为其中所收的文章出入中西哲学两个领域。其实,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读书人就不得不跨越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从十九世纪末抱着一部洋装书芽芽学(外)语的“老新党”,到二十世纪末“汉话胡说”的“后学小生”,无不如此。 本书内容涵盖了诸多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比如重写中国哲学史、现代中国的理性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起源问题、黑格尔和他的《历史哲学》、我国的人文精神等等。从中国哲学的自主和自觉到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从孔子的《论语》到朱熹的释义学,作者以其作为一个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深厚的学养,不仅为我们细致梳理了哲学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关系,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这部两千年前的智慧之书,至今不失光辉,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总理和克林顿总统的枕边书,《沉思录》并不长,里面多数都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文笔优美,表述简洁,随手翻翻就可以发现很多灵感。马可·奥勒留的写作并不针对某个民族、某个阶级、或是某种性别,而是直指内心,直指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读《沉思录(名家名译)》,你会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是作者对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哲学学习道路一个大致清晰的把握。从一九九○年发表的篇正式学术论文《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到这个论文集收录的最近一篇论文《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西方、印度比较的视野里展开的。这种不期然而然的中国哲学研究命运非常奇妙地暗合了文中所说的话: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