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可以使汉语读者深入了解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了解西方文化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而且,对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书不仅可供高校科学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者使用,还可作为高校其他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学生、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科学哲学通识读本。作者没有沿袭英美研究视角,而是从中国人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重构,全面展示了现代西方文化重要的思想分支、现代西方学术的重要产物——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套丛书力求从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以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全书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当代现实意义等为基础脉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哲学界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近代以来,关于科学的攻防一刻未曾停息。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哲学如何对科学进行反思,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三种取向:辩护、批判、审度。本书认为,单纯的辩护和单纯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应该对科学采取一种审度的态度,用多元、理性、宽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当今对科学的反思,应该实现“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本书特别对另类科学哲学进行了认真梳理,并试图把它们的思想、地位、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洁的形式反映出来,有效丰富了原先科学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