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内容是自汉朝以前到汉朝早期不断编纂而成,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现存十卷。本书以 通解 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其次,我们认为,《孔子家语》中不少篇的 解 出于后人,而 解 《孔子家语》自然不会是有意 作伪 ,而应该是让人们更客易了解该书。
本书试图用现代语言、结合现代生活需要较为系统全面地讲解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思想的精华,以儒学为主体,兼顾佛、道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作者将儒家几千年来特别是从孔孟到宋明时期所发展起来的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对它们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内容提要 《孟子》一书是继《论语》之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郡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
本书侧重于收录梁启超对于儒家哲学方面的内容,并以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这三个方面,将所收录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分类,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基于梁启超对于儒家哲学论述的重点和编者对于儒学的理解在内。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为“国学启蒙经典”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包括:《诗经》、《孝经》、《忠经》、《易经》的节选本,配以拼音、注释和译文。 对于古代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要与时俱进。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但有些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积极意义,要分清两者的界限,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真加以引导和区分,既要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同时又要避免其糟粕扭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版本,在内容、文字、注音、注解等方面良莠不齐。青岛出版社组织专业人员精心编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孝经》等14部经典,按类分别
本书是作者近十几年对儒学思考的一点结果。取各为《教化的哲学》,顾名思义,就是尝试从“教化”的角度,对作为“哲学”的儒学思想做出自己的诠释,以凸显其异于西方哲学的独特的思想内涵。 上世纪初以来,中国学术研究引入西方学院化的学术规范,儒家思想学术的研究也基本上被纳入“中国哲学”这一思想框架。不过,近年儒学的研究渐次呈现出一种学术转向的趋势。这个转向,乃表现为对儒学之“教化”意义的关注。 儒学有自己的义理之学和哲理的系统,称其为“哲学”,毫无问题。但是,儒学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却与西方的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儒家以六艺为教,但很显然,它的着重点不在理论和知识。
儒家引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 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学派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家经典。儒家是孔子所创立的。 儒家经典主要指南宋时期形成的经典名著,即《春秋左传》、《诗经》、《孝经》、《礼记》、《孟子》、《大学》、《论语》、《尚书》、《中庸》、《周易》、《礼仪》、《尔雅》、《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因此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就愈显重要。
《论语》是儒家学派具有奠基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全书共20篇、492章,集中表述了孔子在思想政治、哲学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修身等领域的主张和学说,宋代起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世说新语( 无障碍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部分内容,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详细准确的注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译文,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