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摄生、养生之术,素为世人视为瑰宝。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优秀功法,由外八部金刚功和内八部长寿功两部功法组成。 金刚长寿功为历代单传之功法,知者甚少。由于历代皆是口传,无文字留下,故社会上尚无此功法。张至顺道长十七岁于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承传此功,八十四载习练不辍,获益殊深。 为弘扬祖国道教文化,为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昌盛、福寿康宁,遵循祖师“代代传,不能断”之遗训,张至顺道长将此单传口授之秘法,结合自身八十余年修炼之心得,整理成文,公诸于世,以期对众生做微薄贡献。
黄老之学乃 黄帝学 (即托名黄帝的原始方技术数之学)与道家、法家融合而成。方技术数之学如占卜、择日等都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探索天道运行宇宙奥秘,而道家之学则是更为理论化、形而上的治国修心理论。二者结合,则 推天道以明人事 ,使黄老之学具有了更深广的哲学意味。本书的研究对象即为先秦黄老之学。大部分研究者对黄老之学的研究,着眼点都放在汉代。但黄老的思想实则在先秦已经产生甚至发展壮大。对先秦黄老之学的研究,可以厘清黄老之学产生之源,对黄老研究乃至整个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佛教中国化的漫长岁月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 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研究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 我佛一体 之禅境与 天人合一 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述的重点。作者对楞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祥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施保国编著的《道德经智慧新探》以《道德经》历久弥新的智慧为探究视域,立足于想得开、看得远、究得深、拓得广、释得好的思维境界和方法的开辟。上编注重理论探析,分别从政治管理理想追求、社会治理理想的运用、生态养生理想和道德责任幸福理想追求等方面,揭示 不恃 、 自然 、 无身 、 无私 等核心命题的新意;下编按照八十一章顺序,以原文、译文及相关的注译、智慧点拨、 可道 的经典事例体例深化对《道德经》智慧的诠释,旨在将相关注译、智慧与经典事例形神合一,使深层理论与实际认知的拓展连贯起来。附录部分解析古今中外一些思想家及政治精英对《道德经》智慧的论述,启人学思。
本书紧扣“道家治道”这一主题,依循其历史发展顺序,不仅梳理了“道家治道”产生、发展、沿革、转换的历史脉络,而且吸收现代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分析和提升。依据作者的体认,作者将“道家治道”的特点概括为如下几点:一、“尊道”、“顺道”的理性原则;二、“无为无事”的限权意识;三、“物各自任”的自主精神;四、“各得其正”的自由理念;第五,“物无贵贱”的平等诉求;第六,“俭啬养生”的防腐机制;第七,“常善救人”的宽容胸怀。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论证系统,多处分析独到、别开生面,对学界甚有助益。
《道家与企业创新管理》从“道”的源流与传系入手,进而阐述“道”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起源的关系,分析“道家”对西方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从“阴阳生化”视角分析历史上企业理论的“阴阳”演化创新;从“有无相生”的演化观,对马克思和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理论的观点进行阐述;开拓性地从老子“三生万物”和卡尔。波普尔“世界3”的哲学观点,来剖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慧资本等概念,首次提出企业资本分界问题,并深入探讨分界的性质。在资本三要素分界的基础概念上,推导出一系列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流行的新的资本概念和形态,进而揭示当代企业理论中各类资本概念的总构成和所处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企业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演化规律,首次建构“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阴阳结构模型”和“资本太极图”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
《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写,其中的动物、植物、无生物,都会说话、具情感、有思想;圣人、君主、历史名人,都被奚落调侃、无情挖苦。分开看,是小故事、大道理的文学段子;合起来,是角色丰富、高潮迭起的哲学戏剧。由于庄子的独特写法,内七篇的文字、意义都极其难懂。 本书是作者四十年庄学研究的成果,在精校全译的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逐字逐句解读,将庄子以寓言形式布设的重重语言机关和奥义密码逐一破解,如福尔摩斯探索一般,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和细节:出场角色是什么身份和来历,姓名有何寓意?出场人物之间,他们与未出场的背后角色之间,背后角色彼此之间,有什么冲突?角色话语的表面意思分哪几层( 多竟达七层),言外之意是什么,没说出口的话是什么?这些话语、场景与前后文哪些话语、场景乃至与真实历
《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写,其中的动物、植物、无生物,都会说话、具情感、有思想;圣人、君主、历史名人,都被奚落调侃、无情挖苦。分开看,是小故事、大道理的文学段子;合起来,是角色丰富、高潮迭起的哲学戏剧。由于庄子的独特写法,内七篇的文字、意义都【木+及】其难懂。 本书是作者四十年庄学研究的成果,在精校全译的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逐字逐句解读,将庄子以寓言形式布设的重重语言机关和奥义密码逐一破解,如福尔摩斯探案一般,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和细节:出场角色是什么身份和来历,姓名有何寓意?出场人物之间,他们与未出场的背后角色之间,背后角色彼此之间,有什么冲突?角色话语的表面意思分哪几层(最多竟达七层),言外之意是什么,没说出口的话是什么?这些话语、场景与前后文哪些话语、场景乃至与真实历
书稿为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道’与‘势’及其科学体系研究”(项目号为2013R0016)的成果结项,其作者李德建为福建省老子研究会会长,从事老子思想与道文化研究20多年,立志弘扬老子大道思想。本书稿对老子的道体混成论、空间观、时间观、物质形态观、艺术观、运动观、系统观、组织观、玄鉴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钟泰(一八八八 一九七九)字讱斋,号钟山,江宁人,早年攻读于江南格致书院,后东游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返国后,历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贵阳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并曾应东北文史研究所之聘,去长春讲学。 锺先生曾受业于「泰州学派」学者黄葆年(隰朋》,毕生研治中国哲学,尤深于老庄之学。其著作有《中国哲学史》、《苟注订补》(其弟子蒋礼鸿又辑其批语为《荀注订补补》)、《春秋正言断词二传参》、《校定管子侈靡篇》、《庄子发微》等。 《庄子发微》系钟先生研治庄学的结晶,对穴庄子锣要义多所阐发,为学术界所推重。书成后,在六十年代前期曾以石印本问世,惜流传不广,今已罕见。现即据此印本,由骆驼同
《有无“之间”:庄子道论释读》开创性地从有无“之间”的维度,以另一种视角解读庄子之道,提出了“有无‘之间’”、“未始之境”、“大心之境”、“本原空间”等范畴,揭示了庄子之道是宇宙论、存在论,又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属性,并从道论、物论、语言论的角度,将庄子的思想从文本中抽象出来并加以贯通,使之成为一个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