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彩色图文本)》的作者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禁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合璧。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李叔同诗集》等,主要为大
现代社会复杂多元,人们在紧张的压力之下,纷纷想要寻找身心安顿之所,近年来禅修乃蔚为风尚。本书根据星云大师弟子——心定和尚在禅堂或佛学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参禅修定的具体方法、要领,佛法上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修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心定和尚弘法50年,曾对佛理做过缜密的阐发,并在南北传佛教的融合上做出突出的贡献。他的这些弘法教学,既具深度,又能做条理的层次分析,对参禅修定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禅修导引。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回来。一切的苦难、灾难,都是一种无言的呼唤。当爱与觉醒足够时,它将自动走远。所以,苦难不是恶魔,而是觉醒的闹钟。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指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厢情愿。
本书为释本性禅师所著《一花开五叶:中华禅五宗修学入门》一书的兄弟篇,是作者三十余年习修和推广中华禅的心得结晶。该书结合作者个人修行体悟,以历史传承为主线,以佛教经典为依托,从禅法概述、创始祖师、法门传承、法理依据、修证方法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等中华禅之四大禅法,内容具体,脉络清晰。介绍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
在寄禅法师饱受磨难而又诗情澎湃的一生中,广泛师法前人,写下近一千九百多首诗歌,文若干。民国元年,杨度在北京法源寺收其遗稿,经整理校订,民国八年北京文楷斋刊刻了《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八指头陀文集》一卷。诗人另有《法语》两卷,在《海潮音》十三卷十二号上刊有散文若干。本书为突出“民国版”作品原貌,所以选用“一书一刊”,“书”即金陵图书馆藏之民国法源寺本《八指头陀诗集》,“刊”即民国廿一年(1932)《海湖音》第十三卷第十二号上的敬安的《语录》,合为一册,题名为《八指头陀禅意诗文》;而之所以取此名,是为了突出其作品的“禅意”特色。
《和谐拯救危机》是大型公益系列节目的文字版,通过当代高僧与节目主持人陈大惠先生的对话,深入剖析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各种危机的根源,阐述以和谐为宗旨的化解之道。书中核心强调弘扬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教导人们与人、自然和谐相处,复归心灵的平静,获得美满幸福。 把佛法与科学、现实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佛经,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一书在手、如师相随:印光答念佛600问》在反复通读《新编全本印光文钞》原文的基础上,精心梳理、拣别印祖对于净土念佛种种问题的开示,细心分类编次为十二章,荟萃问答600余问,并在每问前后面加了要点提示和详尽的注释。具体内容包括净土法门的缘起、净土法门与教义教理、净土法门与修持者根器、净土法门与修持宗旨、净土法门与至诚行持等。
《与: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是对“原民族宫藏梵文写本”(现藏拉萨西藏博物馆)之中新比定出的两部梵文贝叶残本所作的文本校勘和文献学研究。 《中论颂》是公元2、3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的代表作,是大乘佛教的义理基石。与其研习之盛形成反差的是,其梵本无存,只能从7世纪时月称所作《明句论》中的引文还原而得,而且目前《明句论》抄本的年代也无一早于12世纪。这一状况将由此次发现的两部写本而得到改观。新发现的《中论颂》梵本存有3叶,约为全本的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能为学者所利用的单行偈颂梵本。《佛护释》是6世纪时印度论师佛护为《中论颂》所造注释,在中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献以前仅存藏译,此次是其梵本的首次发现,留有11叶,约为全本的九分之一。根据字体学特征,两部写本很可能抄出于6世纪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