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罗素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幸
该书是模仿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而写成的。全书除正文外,前面有出版者的声明和作者献辞。正文紧紧围绕物质和精神、肉体与心灵的关系而展开,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说明人是一架物质机器。本书的翻译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组织的。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二人精选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又是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思想传播和宋明理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本书原为大学经典丛书中的一种,现收入国学典藏丛书,按照丛书统一格式,删去页边批注,形成较为简明易读的传习录普及版本。根据 国学典藏 的体例,删去集评;附录中选取一二种保留,其余删去;改写导读;改正错误,请整理者重新校订。
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 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的*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和酝酿,又是这位思想大师理论发展的直接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 万花筒 。这部著作简练如洗,议论精深,别具风格,作者的随想随记和作者的精神风貌及其一生的特征都融为一体,体现其中。
重构的经典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 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在事例中如何评判仁。 人人都能读懂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本书是别尔嘉耶夫*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诚如作者所言,本书要解开 人 这个 *的迷 ,作者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国家、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始终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性高于共相-普遍的事物,爱高于规律。和那些动辄喜欢建立体系而对现实世界关心甚少的学院派哲学家相比,别尔嘉耶夫的思想中常常交织着两项因素:他既用学者的眼光看待个性、自由、创造等字眼,同时又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苦难的*下层人的生活保有深切的同情,两者互相交织,相辅相成,使得本书在严峻的理性之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别尔嘉耶夫的文笔简练流畅,他惯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本书既是作者对人的创造、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柏拉图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之书。
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他以 优美的语言 格言式的笔触 撰写了大量著作,如珠的妙语散落在书中的每一页。他的格言式的警句也被后人编纂出版,颇受西方人的欢迎。 叔本华作品的中译者韦启昌先生,从他翻译的近百万字的译作中,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轮到的与自由》选取了十几万字,以格言录的形式,编译了这部书稿。书稿分人性 性格 道德、人生 幸福 痛苦、自己 他人、人的心理、爱情 婚姻、阅读 学习、科学 哲学、艺术 美学、其他等方面,所选内容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适宜大众阅读。
哲学入门 引领西方思想的旷世奇书 畅销不衰的经典著作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
如果要问,读者(包括一般读者以及对尼采有特殊兴趣的读者)在阅读尼采发表的本著作时,能够得到什么益处,简短的答案将是: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它简明扼要地将19世纪思想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此书不仅为尼采其他的作品做了铺垫,也为19世纪后发生的文化及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第1章和第2章,我们将论述对尼采影响*的几个事件,其他的影响会在本书主体章节(第3章)陆续提到。在第4章,我们会介绍《悲剧的诞生》一书发表后的反响,被读者接受的情况,以及它的长远影响。
梅比为写作这部传记做了大量调查,并于1986年凭借本书获得惠特布雷德传记奖。 吉尔伯特 怀特( Gilbert White, 1720 1793)常被称为英国位生态学家。怀特虽是一名乡村牧师,但与其他博物历史学家常有书信往来,并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写成《塞耳彭博物志》。这本书通过描述他居住的乡村小教区和邻近教区,记载了该地区的动植物生活,并对鸟类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进行了观察。 这是怀特一生中的著作,但也正是这部著作成就了数百年来关于怀特和塞耳彭的神话。《塞耳彭博物志》为19 世纪英国人移民殖民地必带的书目,洪堡、达尔文、法布尔等几代博物学家争相捧读,英语世界重印率排名前五的伟大作品,迄今发行300多个版本。如今怀特的故居 沃克斯 也向公众开放参观,里面陈列着《塞尔彭博物志》一书的手稿。 本书的描写详尽而细腻,既讲述了怀特一生各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 贝克尔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 理性时代 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 天城 。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作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在去世之前,曾将一批文稿(即收录于本书的这些文章)交托给几位挚友,嘱其按照他们以为妥善的方式加以处置,又将多份自认为不适宜向公众发表的文稿自行销毁。经检视,这批文稿大部分应属作者生前一度纳入考虑的一个写作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曾撰写一部贯穿人文科学和优美艺术的历史著作,但后来发现该计划的工程过于浩大,因此早已将其放弃。于是,这些已经写成的文稿便一直放在作者手边,未予处理,直到他行将离去的时候。文稿涉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学﹑哲学﹑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外在的感官﹑模仿艺术﹑音乐﹑舞蹈和诗歌等。这本书对于全面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是一部极其珍贵文献。
本书是爱尔维修的代表作之一。《论精神》在1758年出版后,书中蕴含的无神论思想和对宗教伦理的批判令当时专制的教廷恐慌不已,被列为禁书。但与此同时,该书却在欧洲广受欢迎,短期内即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和德文。在本书中,爱尔维修继承了洛克唯物主义的感觉论,以人的肉体感受性为基石,建立了以 自爱 为核心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他的思想开明,认为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种趋乐避苦的 自爱 感情是人所共有的,正是这种人所共有的普遍情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此外,他在书中还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公开揭露宗教在保护封建制度中的作用。全书警句迭出,行文通俗,并穿插了大量有趣晓畅的比喻和例子来阐释严肃的社会议题和哲学思想,这深刻反映出爱尔维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精于修辞的文学家。
尼采以叔本华为例,充满激情地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家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他把叔本华作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写入该书的是我的最内在的经历,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 。作为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尼采分八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你自己且获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义、哲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等观点,确切的说是阐述了 教育家尼采 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