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罗素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幸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道教,更普遍地视之为迷信。本书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道教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最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提示出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征。这对于我们
俄国著名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这部三卷本作品是他晚年所写的未完成专著,也是他一生经营最久、部头最响的传世名作。在这部书中,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俄国的社会思想是如何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如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原计划六个部分,普列汉诺夫只完成了三个部分。在第一卷中,包括有“绪论”和“彼得前的罗斯社会思想运动”两个部分。第二、第三卷为其第三部分“彼得改革后的俄国社会思想运动”。
《与: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是对“原民族宫藏梵文写本”(现藏拉萨西藏博物馆)之中新比定出的两部梵文贝叶残本所作的文本校勘和文献学研究。 《中论颂》是公元2、3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的代表作,是大乘佛教的义理基石。与其研习之盛形成反差的是,其梵本无存,只能从7世纪时月称所作《明句论》中的引文还原而得,而且目前《明句论》抄本的年代也无一早于12世纪。这一状况将由此次发现的两部写本而得到改观。新发现的《中论颂》梵本存有3叶,约为全本的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能为学者所利用的单行偈颂梵本。《佛护释》是6世纪时印度论师佛护为《中论颂》所造注释,在中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献以前仅存藏译,此次是其梵本的首次发现,留有11叶,约为全本的九分之一。根据字体学特征,两部写本很可能抄出于6世纪后半
怎样获得长寿和健康?怎样培养福慧具足的子女?怎样奠定家庭和睦、事业兴旺的根基?一部人人受益、流布广远的经典!印光一生极力倡印的书!《寿康宝鉴》概成书于清代,原名《不可录》。分序题、警训、事证、立誓、求子、附录、增附等部分。既告诫青少年,气血未定之时,不要沉迷黄色书刊,以防摧残身体,消磨意志,荒废学业;也提醒夫妻生活应按照古德和经典的教诲而有所节制。既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劝告大家平居和应事时应正心诚意;又从生理健康的角度,告诫大家不合宜的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终生保持健康生活;为人父母者更要做好家庭教育,以身作则,教给孩子必要的生活常识。
《往生论》出之于古印度佛学大师世(师)亲,是佛教中很有影响的一部论典,尤被中国佛教净土宗尊为“三经一论”之一。汉译本在北魏时译出。不久,中国佛教宗派开创者之一昙鸾集马鸣、龙树、世亲等诸菩萨的相关义理,以净土为归趣,分门摄类,揭示法要,成《往生论注》,大乘佛教的精神得以进一步发扬,一论一注,也被后人视为珠联璧合。惜唐末“会昌法难”,注本失传,至清末,在杨文会居士的努力下方由日本回流中国。现作者积多年的学修心得,先通过注解为读者扫除文字障碍,复以传统义疏的方式,依净土宗的宗趣,条分缕析,将文本中的内在理路梳理出来,并广泛吸收昙鸾以后历代净宗大德的思想,予以深入的阐发,大大彰显了文本的义蕴。通过本书,或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内涵所在。
章太炎自述: 少虽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多与法相相涉,而郭象、成玄英诸家悉含胡虚冗之言也。既为《齐物论释》,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日本诸沙门亦多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