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入门 引领西方思想的旷世奇书 畅销不衰的经典著作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
《论宽容》是著名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撰写的一本哲学著作,收录了洛克与友人就宽容问题所来往的四封书信。《宽容书信》(即封信)是洛克在荷兰共和国时期有感于当时严苛繁琐的宗教规定而写就的。不久之后,这封信受到其友人的批评性回应。为此,洛克又为宽容议题作了三篇进一步的辩护,它们构成了洛克在此问题上为充分和雄辩的论述。从这四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洛克身上值得人敬重的闪光点便是他的理性和包容。洛克在真理观上从不强求别人必须与自己保持一致,他认为人类不能因为狭隘而互相为敌,而是应该宽厚、包容地对待彼此。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而其早年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积极向东西洋学习,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与学术,或批判,或吸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个人的思想体系。他不但大量阅读西学、日本著述,还亲自动手翻译西方重要著作,他与曾纪泽之子曾广铨合译的《斯宾塞尔文集》即是其中之一。对此,以往学界研究较少,也影响到我们对章太炎和西学关系的认识。 本书仔细爬梳文献,对比了斯宾塞的《论文集:科学的、政治的和推断的》的1858年版、1868年版和1891年版及1850年代年在《威斯敏斯特评论》的原刊本,再对照章太炎的译文,正确指出章太炎翻译所据底本为1868年版,为进一步研究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宾塞是19世纪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严复即曾翻译《群学肆言》,将其社会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
张洽(1161 1237),字符德,号主一,南宋临江清江人,著名理学家。张洽自幼聪颖,从朱熹学,为朱熹嫡传弟子之一。身为朱子门人,张洽颇得朱熹嘉许。张洽所著《春秋集注》共十一卷,纲领一卷。从《春秋集注》的成书过程看,张洽对历代关于《春秋经》的注解了然于胸,并反复玩味,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辑录而成《春秋集注》一书。与宋代《春秋》学者如孙复、刘敞、胡安国等人一样,张洽好以义理注解《春秋》,发扬《春秋》微言大义,阐发了正人伦之分、倡尊王攘夷之义和明天理人欲之辨等义理思想。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附思想是少数人的事共6册)》,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帕斯卡尔、卢梭、康德、罗素、迈内多位大师代表作,是何兆武先生译作的 结集出版。 《思想录》 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的入门 书 《德国的浩劫》 尽管秉性谨慎而保守,他却不是一个沙文主义者;他接受了魏玛共和国并忠诚地支持它直到 。他是一个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但他不能接受不人道的行径。在风烛残年,他也未曾向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低头。 《社会契约论》 没有《社会契约论》,就没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
《世界佛教通史:卷印度佛教从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纪》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br/>
《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在80年代初作为《汤用彤论著集》之一种出版。全书详细叙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义理之撰述、宗派之发展以及佛法之传布等,是一部反映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重要著作。
《吐蕃时期藏译汉传佛典 对堪与研究/汉臧佛学研究丛书》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古时代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代表性经典《善恶因果经》。通过对该经藏文经录的研究,可大致确定其藏文译本的源流。在8-9世纪之交,《善恶因果经》或经吐蕃译师释迦光之手,在吐蕃本部(拉萨/桑耶)被首次译为藏文;及至9世纪前半叶,复经吐蕃译师法成之手,在河陇一带(沙州/甘州)被重新译为藏文。这两种藏文译本皆完整地见存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经考证乃知源自同一汉文文本系统。基于对该经的对勘与研究,可知法成的后出译本或曾参用过释迦光的早先译本,敦煌所出此经藏文残本5件,均属法成译本系统。
《正果佛学三书:禅宗大意》为正果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所学历然有据。考证,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禅的教法,是用公案来推动和弘传的。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后,历代祖师承继了传法付衣的真传。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南宗慧能以下有五家七派之分,五祖旁出尊宿之血脉与正传是一统的。后世“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就是对两宗参禅方法差异的评论。始终坚信,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见性是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即心是佛,无心是道”是参禅的入门方便。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修禅之法,以结跏趺坐为要道。修禅之人,须植诸善根,领会三
以小说形式探究重大政治问题,是西方文史的传统手法。《波斯人信札》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部小说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位阿拉伯人离开祖国出游欧洲后写的书信以及他们与各色人等的通信,表达了启蒙思想的基本诉求。 《女人、阉奴与政制》为施特劳斯1966年春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研讨课的授课记录,共七讲。施特劳斯将《波斯人信札》共161封信分为七个部分,并针对每一封信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以学术的形式纪念一位学界老人的寿辰,无疑是*恰当不过事了。潘富恩先生是 文革 后复旦大学中哲史学科的核心人物,蜚声海内外、桃李满天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编著的《潘富恩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精)》就是由其师友和弟子辈各选自己的代表之作汇集而成,内容全属中哲史范围,撰写的跨度约近三十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她见证了 文革 以后大陆中哲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其学术价值是母庸置疑的。
《佛祖道影线刻图》主要讲解佛祖道影线刻图等方面的知识,是虚雲和尚重辑。《佛祖道影线刻图》主要内容包括初祖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陀尊者、三祖荫那和修尊者、四祖优婆炮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伏驮密多尊者、十祖胁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十二祖马呜大士、十三祖迦艳降罗耸者、十四祖龙树耸者等等。
《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和《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的继续,共17卷,,收录了杜威在该时期的所有作品。 《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第六卷。杜威在1931-1932两年间的著作,除他与詹姆斯·H·塔夫茨合著并收录于第七卷的《伦理学》之外,均收录于本卷中。本卷为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本卷收录的86篇文章大多反映出了1931和1932年大萧条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对约翰·杜威和美国人民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在杜威的哲学著述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论文《人性》概述了这一术语在人类历史过程中赋有的意义,表达了这样的信念:“那些断言人性基本不变和相信人性具有极大可改造性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争论,主要正是围绕着战争前景和受利益驱动的竞争性资本主义的未来问题展开的。”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