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模仿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而写成的。全书除正文外,前面有出版者的声明和作者献辞。正文紧紧围绕物质和精神、肉体与心灵的关系而展开,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说明人是一架物质机器。本书的翻译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组织的。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二人精选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又是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思想传播和宋明理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本书原为大学经典丛书中的一种,现收入国学典藏丛书,按照丛书统一格式,删去页边批注,形成较为简明易读的传习录普及版本。根据 国学典藏 的体例,删去集评;附录中选取一二种保留,其余删去;改写导读;改正错误,请整理者重新校订。
重构的经典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 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在事例中如何评判仁。 人人都能读懂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 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的*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和酝酿,又是这位思想大师理论发展的直接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 万花筒 。这部著作简练如洗,议论精深,别具风格,作者的随想随记和作者的精神风貌及其一生的特征都融为一体,体现其中。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融合了尼采的毕生哲思精华,充满了对人生追求进步独立的热烈思考和探索,包含积极的智慧,不乏人性的锦囊,渗透着哲理思辨,喷薄着诗人激情,引导人们走向精神的高贵,激发自强不息的斗志,书中的超越观念也重新审视了成功和幸福的定义, 给日后产生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这部著作一直鼓动着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求。如此,我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 。
本书是别尔嘉耶夫*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诚如作者所言,本书要解开 人 这个 *的迷 ,作者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国家、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始终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性高于共相-普遍的事物,爱高于规律。和那些动辄喜欢建立体系而对现实世界关心甚少的学院派哲学家相比,别尔嘉耶夫的思想中常常交织着两项因素:他既用学者的眼光看待个性、自由、创造等字眼,同时又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苦难的*下层人的生活保有深切的同情,两者互相交织,相辅相成,使得本书在严峻的理性之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别尔嘉耶夫的文笔简练流畅,他惯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本书既是作者对人的创造、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柏拉图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之书。
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他以 优美的语言 格言式的笔触 撰写了大量著作,如珠的妙语散落在书中的每一页。他的格言式的警句也被后人编纂出版,颇受西方人的欢迎。 叔本华作品的中译者韦启昌先生,从他翻译的近百万字的译作中,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轮到的与自由》选取了十几万字,以格言录的形式,编译了这部书稿。书稿分人性 性格 道德、人生 幸福 痛苦、自己 他人、人的心理、爱情 婚姻、阅读 学习、科学 哲学、艺术 美学、其他等方面,所选内容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适宜大众阅读。
哲学入门 引领西方思想的旷世奇书 畅销不衰的经典著作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
梅比为写作这部传记做了大量调查,并于1986年凭借本书获得惠特布雷德传记奖。 吉尔伯特 怀特( Gilbert White, 1720 1793)常被称为英国位生态学家。怀特虽是一名乡村牧师,但与其他博物历史学家常有书信往来,并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写成《塞耳彭博物志》。这本书通过描述他居住的乡村小教区和邻近教区,记载了该地区的动植物生活,并对鸟类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进行了观察。 这是怀特一生中的著作,但也正是这部著作成就了数百年来关于怀特和塞耳彭的神话。《塞耳彭博物志》为19 世纪英国人移民殖民地必带的书目,洪堡、达尔文、法布尔等几代博物学家争相捧读,英语世界重印率排名前五的伟大作品,迄今发行300多个版本。如今怀特的故居 沃克斯 也向公众开放参观,里面陈列着《塞尔彭博物志》一书的手稿。 本书的描写详尽而细腻,既讲述了怀特一生各
如果要问,读者(包括一般读者以及对尼采有特殊兴趣的读者)在阅读尼采发表的本著作时,能够得到什么益处,简短的答案将是: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它简明扼要地将19世纪思想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此书不仅为尼采其他的作品做了铺垫,也为19世纪后发生的文化及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第1章和第2章,我们将论述对尼采影响*的几个事件,其他的影响会在本书主体章节(第3章)陆续提到。在第4章,我们会介绍《悲剧的诞生》一书发表后的反响,被读者接受的情况,以及它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