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主要介绍了几组关键的概念: 劳动力与资本家的关系: 劳动过程。被视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提示了两种特殊的现象。 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他也就在资本家的管理下劳动。资本家会注意,使劳动能顺当地动作,生产手段能在合目的的方法上被使用,还使原料不浪费,使劳动工具节省,使其磨损以劳动过程所必要的使用程度为限。 生产物是资本家的所有物,不是直接生产者(劳动者)的所有物。资本家支付劳动力每日的价值。在这一日内,它的使用权就像其他各种商品使用权一样,是属于他。商品的使用权,为商品购买者所有。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提供自己的劳动时,实际也只提供他所售卖的使用价值。从他走进资本家工厂那时候起,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从而,它的使用(即劳动),即属于资本家。从资本家的观点看
本书分为四册《西方的起源》《帝国的兴衰》《自由的黎明》《现代的诞生》,为读者提供西方人文经典阅读的必要知识,挑选在社会文化变革之际显示思想力量的文本,进行深入浅出的导读,引导出 为广阔深入的思考。所涉经典贯串三千年西方思想演变史,从影响西方世界 为深远的古希腊,一路走过罗马帝国的兴衰、早期 教的兴起,穿过并不 黑暗的中世纪、璀璨丰富的文艺复兴, 终抵达我们生活的现代。通过本书,可以与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卢梭等七十余位人类历 的智者,《奥德赛》《理想国》《堂吉诃德》等九十余部西方 重要的经典著作展开对话。作者认为,人文经典阅读贵在自己独立的思考,阅读是必须的准备,思考才是真正目标。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 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 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
......
本书记录的是第四道创始人葛吉夫1914年至1930年期间在莫斯科、埃森土基、提弗里斯、柏林、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的四十次谈话,由他的学生重新整理。据平装版的引言说记录这些谈话者参加了1917年在埃森土基以及随后的所有会议,因此可以保证本书内容的权威性。葛吉夫的教学方式无固定形式,且需通过口传"自行探索",因此这个笔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它不仅是对葛吉夫著作的补充,而且使人对葛吉夫的教学方式有所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是需要实践而非仅作为信息来掌握的。
安·兰德(1905—1982)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的、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她既是小说家,又是哲学家。其挑战意义的哲理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被誉为“继《》之后对当代美国人影响的一本书”。作为哲学家,她的“客观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致新知识分子》是安·兰德对现今盛行的哲学教条以及因之而生的“负罪、痛苦、绝望、厌倦以及无处不在的逃避氛围”的挑战。 作为知识界争议的人物,安·兰德是一种理性的私利主义伦理学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这种道德观的基础——“一种现世生活的哲学”——正由本书以洪亮的嗓音宣布出来。
《外国辞学大辞典》含“术语学说学派”、“人物”、“著作”、“团体机构刊物”等部分,收词5000条,计250余万字。在一般人眼中,外国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其实不然,它还包括东方哲学、阿拉伯哲学、东欧哲学等等。编委会就这方面的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撰写,充实了许多新资料。全书还收录了一批清末以来介绍外国哲学的中国学者的情况。系统哲学、后现代主义、后哲学文化、批判解释学等当代西方哲学新术语、新学说等均也收录其中。哲学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古希腊诞生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起,外国哲学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流派纷呈、思想丰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
隋唐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 的第二个帝国时期。孙英刚教授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 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以中古政治史的 面为线索,展现隋唐盛世的完整面貌。三册书将隋唐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 《隋唐:帝国的形成》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权。这一时段,贵族政治仍是中国历史的主线,尤其表现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团的涌现。统治阶级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两边下注,希望能延续自己的政治地位。 《隋唐:盛衰的痕迹》自女皇登基开始,跨越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前夕结束。这段时期是唐朝盛极而衰的关键转折点,也是隋唐\\\"世界主义\\\"特征 鲜明的时期。浑厚、包容,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再造了中国文明,进而带来了 、文化、制度、知识的璀璨和辉煌。 《隋唐:文明的转向》完整
本书记录的是第四道创始人葛吉夫1914年至1930年期间在莫斯科、埃森土基、提弗里斯、柏林、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的四十次谈话,由他的学生重新整理。据平装版的引言说记录这些谈话者参加了1917年在埃森土基以及随后的所有会议,因此可以保证本书内容的权威性。葛吉夫的教学方式无固定形式,且需通过口传"自行探索",因此这个笔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它不仅是对葛吉夫著作的补充,而且使人对葛吉夫的教学方式有所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是需要实践而非仅作为信息来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