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份当为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有关《论语》章句的注疏也累代不绝。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给年轻人读的:论语》的编撰体例包括原文、人物简介、译文、札记四个部分。旨在方便普通读者阅读,达到联系现实、学以致用、提高修养的目的。既注重可读性,又力求具有时代性。《给年轻人读的:论语》的重点在于“札记”部分,旨在用一句话切入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随笔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影响和重要性,仅次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长期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老子的思想虽然只在汉初和魏晋这两个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但它却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思想的发展。在诸子百家、佛教、道教,甚至官方儒学的思想中,往往可以找到老子影响的痕迹和烙印。 《老子》是一部文约义丰的经典之作,从文字到思想内容都称得上深奥难懂。为帮助读者了解《老子》,《《老子》注评》拟从老子其人,《老子》的成书年代和传本,《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人生观、政治观和战争观,近年来有关《老子》的两个议题,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出发,对老子及其著作作一简要的介绍。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分别记录了孔子、曾参、子思、孟子四位儒家先哲的思考与见解。其中《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篇章。至南宋,理学家
《大学译注》中讲述了《大学》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书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老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老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老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 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本书轻巧便携,每页一个独立主题,可以随时翻阅,获得《老子》中人生从容的智慧。
什么是“儒”?“儒”与“儒家”有何联系与区别?《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何以成了儒家的经书?历代封建统治者是怎样对孔子进行封谥的?……本书为“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之一,以专题问答形式写成,详细介绍了儒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事迹,阐释了儒家核心概念及儒家文化经典,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通俗读物。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整个说来,土家族的哲学研究还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甚至根本还是荆棘丛生的领域。土家族哲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但相对来说,还算发展快,并且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本书内容主要由探讨土家族哲学的研究方法、阐述土家族哲学的简要历史、梳理土家族哲学研究既有成果、评述有代表性的土家族研究成果等方面构成。
本书联系清康雍乾时期广阔的社会、学术背景,跨越考证学、经学、地理学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对王鸣盛的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历史观点及经学见解、史学思想及历史考证,作深入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凸显他学术研究包含近代科学精神及进步观点、新鲜思想于一炉的独特风貌,以丰富的事实纠正以往学术界将其视为单纯考据学家的偏颇认识。不仅内容丰富翔实,且新见迭出,多发人所未发。本书还将王鸣盛与另一位考据大师钱大昕作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广阔的视角彰显乾嘉学人在学术理念及治学方法上的共通性与时代性。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有序,文风平实,叙述流畅,深入浅出,对全面认识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内涵和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2.管子思想是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届中央领导施政智慧的重要来源之一。本书选取管子在治国、法治、军事、外交、哲学、警世等方面的名言,加以现代化解读和英文翻译,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管仲的治理思想。
《正解道德经:悟道与得道》是对老子《道德经》前二十一章的详细论述。作者利用广泛的现代知识,采取创新等手段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全面破解。对一些一直不清楚,不准确的内容作出了解读。《正解道德经:悟道与得道》论述详尽,通俗易懂,方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理解,并掌握老子的深奥思想。作者还了悟道与得道的写作方式对老子每章的重点思想内容进行了强化描述,从而便于读者掌握,并在生活中运用。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
历来,读《易经》容易陷占断预测的误区。事实上,在《易经》中几乎囊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其间反映出了上古以来中华民族先祖对自然宇宙、天象物候的科学认识,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宇宙观、自然观,并进一步延伸出自然哲学、人伦哲学、审美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若仔细品读,或许,能从中找到很多中华民族文化的本原所在。但《易经》之品读,可难可易,若能理清其精髓,剖析出其精神内涵所在,或可在为政、从商及养性诸方面提供参考。
本书由蒋维乔和杨大膺编著。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曾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除与杨大膺合作编著的本书之外,另著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篇》《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佛学概论》等。杨大膺(1903—1977),江西上饶人,民国学者,著述颇丰,其中有较大影响者除与蒋维乔合编的本书之外,另有《荀子学说研究》《孔子哲学研究》《孟子哲学研究》等。蒋维乔和杨大膺还合作编著过《中国哲学史纲要》。 《宋明理学纲要》用概论的体例编制,运用理学家自己研究之纲目,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于其不合于现在者去之,于其缺漏者增之”,分为论道体、论为学、论存养
本书是任先生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1956年,先后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深受几代学人的推崇和喜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本书译本不是根据古本、善本,而是以社会流行广、影响大的王弼本为底本。作者认为,战国时期的《老子》、汉初的《老子》的基本思想已定型、成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并不是那些善本、古本等稀见的版本,而是通行本。参照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原文进行注释、翻译。每个章节以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列子诵读本》导读言简意赅,诵读专业科学。图书的正文前都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列子诵读本》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台湾学者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学者张继合从现世意义出发,对《颜氏家训》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但并不局限于对文本的逐字解读,而是从求学,就业,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入手,探讨《颜氏家训》对现代教育所产生的意义,给当代教育以启迪与警醒。书中特别提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交融与碰撞,提到当我们向西方靠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西方很多国家却开始立法,允许对学生进行适当体罚。
《学校没教过的老子智慧》老子哲学思想为何能与现代企业管理想整合?道家讲究的“无为”精神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一书评为世界古今“十大名作”之首。值得一读再读的国学版本。
在研究康德的思想与启蒙、批判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康德美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首先对反思判断力和先验想象力两个概念进行了研究,探讨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并结合《判断力批判》中对美的四个契机、崇高和艺术的分析,从人的有限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探讨康德美学中自由的多种展开形式。其次,以时问性为线索,探讨康德美学中的时间性内涵。最后,探讨了康德美学中的自由在西方美学史上的问题、影响及意义。 《康德美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对康德美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康德美学中自由的总体面貌,在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颇有新意。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山川、林间、花草中无拘无束、欢天喜地地飞翔,上立花蕊蘸花粉,下歇草尖采露珠.一时间他忘了世上还有一个叫庄周的人。突然间醒来,他却看到自身仍处存纷纭的世问,恍惚中,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子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窈兮冥兮,带有超现实的梦幻色彩,没有一丝羁绊,从而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精神天地,滋养了一大批将人生意义与价值建在自己内在精神之上的人。 本书即是基于这样的“人间世”,还原庄子,重建了生命指向标,给人以无尽的启迪。 冰心文学奖获得者、青年作家吴建雄对中国古典名著《庄子》进行全新解读的心得结集。在书中,作者用小说家特有的细腻笔法,对深奥的《庄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读,其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