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是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 全书通过比对权威版本,复原最接近老子思想本义的《老子》原文,从先秦典籍的原始风貌中参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阐释经典,将孔孟老庄和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对照解读,融会东方智慧和西方思维,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丰富内涵,理解伟大思想家在面临相同问题之时不谋而合的应对逻辑,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时空、普遍适用的伟大特性。本书重视将古典文本纳入现代人的认知框架和人生困境,为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生活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的启示,以摆脱情绪困扰。
古今中外,如果有人能回答 何为快活 这个问题,庄子必属其一。不同于《庄子 内篇》的严谨纯正,《庄子 外篇》十五章或观点奇峻,或情感恣意,或想象力丰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深折服于这一奇才之妙论。 庄子快活,也得有人懂他的快活。作家王蒙以 快活 为题,写就本书,深度解读《庄子 外篇》。本书在结构上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 《庄子》原文, 另一部分是作者王蒙的现代汉语转述,再有是王蒙的读后感、借题发挥、质疑与切磋。不是 翻译 而是 转述 ,不是一味的庄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疑问甚至与庄子 抬杠 。王蒙以老者的生活阅历、以艺术家的情怀、以文学家的笔触,解读出一个活生生的庄子,也在解读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成果。 道典诠释书系 是台湾著名哲学教授陈鼓应先生关于道家思想研究的丛书,目前已出5种。该丛书用白话文注释道家经典著作,在准确的同时力求通俗易懂,注释详尽,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者的指南的经典著作,兼具权威性和可读性。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李泽厚:论语今读(定本)》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基于《论语》的重要,李泽厚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重新进行了译注,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对于《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当下的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赋予《论语》新的意义,此即所谓"今读"。其中,培育人性情感,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性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是《论语今读》三重点。 作为对于儒家原
本书立足于传世与出土文献中的语言及思想证据,探讨《老子》文本及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为《老子》年代学研究提供新的参照依据。全书分上、下编,其中上编 探源与年代学 力图厘清《老子》书中一些重要史实、思想的历史或文献渊源,为其年代学研究和思想溯源提供证据。下编 古义新证 则聚焦《老子》文本中较多歧义的语言表述及思想进行攻坚,以期探讨《老子》思想的原貌。
《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本版《王阳明全集》除底本内容全部保留外,编排次序也基本维持底本原貌;同时将海内外能够搜集到的底本未刊或新发现的阳明诗、文、语录及相关题跋、祭文、传记资料,分类增补或附录在相应卷次之下,共计 78 篇。一方面保留了历史权威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
朱震,字子发,今湖北荆门人,世称汉上先生,宋代学者。其所撰《汉上易传》,在义理上以《伊川易传》为宗,同时广采由汉至宋的各家易说,探明卦爻象之所由来,是宋代象数易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本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续编本、通志堂经解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为参校本。 本书初版于2020年,收入 马一浮编选《群经统类》 整理 丛书。今收入 古今易学要籍选刊 丛书。本次出版,对原书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修改:,订正了少量文字、标点上的讹误。第二,增补、修订了少量校记。第三,扩充了附录。初版附录只收入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汉上易传》卷首的提要,本次出版增补了两篇序跋,以及各种书目书志中有关《汉上易传》的记载,并收入了《汉上先生履历》。《履历》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通志堂经解本《汉上易传》为底
在中国近现代,明末大儒王夫之(号船山)受到不同派别、集团的推崇,出现过 人人都说船山好 的现象。曾国藩、郭嵩焘等晚清中兴名臣所推崇是理学家王船山,谭嗣同、章太炎、章士钊、杨毓麟等推崇的是民族主义者王船山,在现当代,人们推崇的是哲学家、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王船山,甚至是启蒙家王船山。这其实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 在明清之际寂寂无名的王船山及其哲学是如何被不断升格的? 本书是首次系统地考察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 船山升格运动 ,围绕着 船山升格运动 所展开的近现代中国哲学对于船山哲学的诠释史与接收史出发,来管窥现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并揭示 船山升格运动 背后的哲学史逻辑发展动因。
《魏晋风度与东方人格(修订版)》作者刘康德从魏晋风度与自然生态、社会世态及学界状况的关系着手,用翔实的史料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魏晋风度的主要方面:魏晋名士的简隽言语、奇通行为、贵无思想和清谈玄理、饮酒服药、书法琴艺的世间态度。作者还凭借其扎实的功力和敏锐的思辨,对东方华夏人格的形成历史、基本特征等,作了深入地探究和细致地剖析,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索。
本社《王阳明全集》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这些祭
本书是王蒙先生对论语的逐句精读与阐释,在解释语义之外,加上了作者本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联系生活与理论,融会贯通,生动深刻。王蒙先生对于如何发掘与利用好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与今日生活之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刻思考,并提出了极富实践意义的建议和倡导。一书在手,探入《论语》的大门,跟着王蒙先生一起汲取中华经典的宝贵营养。
《近思录》宋以后历代作为儒学入门书,学修四书五经的梯航;钱穆先生将之列为中国人的七本书之一。由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二人共同选编而成,精选北宋大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的经典文句、语录,分门别类将儒者修身工夫的原理、目标、方法、进阶、疑难、效验、圣贤气象等一一讲明。叶采乃朱熹再传弟子,又广采诸家解释,为《近思录》作集解。在诸多注本中,叶采《集解》学有传承,繁简得当,颇合今人学习的需要。此次出版又增加详细导读,讲解工夫要点,提示入手要领等,为有志于深入体验儒学身心实践工夫者提供合适的读本。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 南海圣人 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
本书是依著名学者钱新祖(1940-1996)教授生前在芝加哥、台湾、香港等地知名大学长期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次在内地出版。该著以一种自觉的跨文化比较分析方法,从中西思想文化的广阔视野来讨论中国儒、道、释思想,察究各家思想、学说兴起、流传、演变,直叩其核心问题,折中损益,新见迭出。尤其对中华文化的特质有极为深刻精准的体认,足以推倒西方哲学长期以来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偏见浅识。这部不可多得的体大虑周、思密精深之作,深受学界推崇,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尤其值得参考。
本书是作者本重要的著作,主要在晚明思想裂变的大背景下,讨论西学的传入与晚明学者的回应。作者认为,明代在王阳明以后心学流弊丛生,佛门衰颓,思想界呈 裂变 态势,如何落实道德实践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以晚明的这种现实问题为基本立足点,作者讨论了西学的传入过程、策略与基本内容以及相对应的晚明学者的回应,对西学之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对晚明学者立足儒家立场所进行的道德实践探索作出了精到的分析。
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大学 中庸》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由于万历皇帝即位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本书以当时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大学 中庸》的上佳入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