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是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 全书通过比对权威版本,复原最接近老子思想本义的《老子》原文,从先秦典籍的原始风貌中参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阐释经典,将孔孟老庄和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对照解读,融会东方智慧和西方思维,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丰富内涵,理解伟大思想家在面临相同问题之时不谋而合的应对逻辑,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时空、普遍适用的伟大特性。本书重视将古典文本纳入现代人的认知框架和人生困境,为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生活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的启示,以摆脱情绪困扰。
《道德经》亦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的开山之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奥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鬼谷子的智慧谋略。
《图解王阳明心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及其重要启示与深远影响。在如今这样一个生活日趋繁杂纷乱、心灵日趋疲惫不堪的时代,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领略王阳明心学智慧的精髓,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走出心灵的黑暗与迷茫,获得成功
阴阳家所倡导的阴阳五行观念自西汉时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无所不在的文化要素,故欲了解中国古代的宇宙图式、政治运作、制度设计、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乃至身心修炼,则不能不对阴阳家和阴阳五行思想有所认识。本书上篇以阴阳五行观念为主轴,辨析其发生演变之源流,及其对儒学、易学、医学、仙学、理学之渗透,明其道而述其学;下篇则选择星占、风水、相人、算命四种术数加以扼要之介绍,窥其术而析其技,裨使阅者能得阴阳家和阴阳五行思想之大略。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陈来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 学论 、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 全书为陈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对先秦儒学思想极佳的入门导读。
全书分别从邵雍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邵雍的著述、邵雍的《易》学思想三个方面,展现了以邵雍为中心的北宋时期文化精英的生活状况和代表思想,并以此为切入点,阐发自先秦至明清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论价值、实践方法和应用前景。作者通过史实与思想相结合的方法,阐述邵雍以 宗经、涉事、守先、待后 为传承路径的中华文化核心脉络,并以中国古代四书《大学》中的 格物 智慧为津梁,解析中国智慧中磅礴圣贤功夫的抵达路径,是一部引导现代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哲学思想精华的上乘之作。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百家纵横。在纷杂乱世中,庄子可谓独树一帜,他看淡世间名利,超然从容,洒脱自在,又悟透生死,是中国思想史上别具一格的存在。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用何种论辩技巧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的思想源自何处?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的养生、道德、生死和存在的意义?庄周梦蝶、庖丁解牛、壶子九变、庄子遇骷髅、开七窍而死浑沌,这些看似诡辩奇幻的寓言故事又里包含着他怎样深刻的哲学观点? 汉学大家诸桥辙次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一一解读了伟大的中国思想家庄子的故事、智慧和人生态度,让我们领略庄子的魅力。
《吕氏春秋》云: 得道者生以长寿。 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养生。 被誉为 万古丹经王 的《周易参同契》,是一本求生求寿求发展之书。加上久居仙都楼观台的当代道学大师任法融道长,结合自己多年修炼的切身体验和对道教养生理论的长期研究,对《周易参同契:》学术体系作了全新的破译和通俗而明白的阐释,为人们了解生命与养生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提供了一把有用的钥匙。 该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炼丹文献,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是王邦雄教授对老子哲学的精研解读,是一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阐释深刻哲理的大家小书。全书赋予老子哲学系统的理论结构,从先秦诸子的思想源流出发探究《道德经》的真实义理,结合《道德经》原文,解析文本内涵,并辅以作者丰富的个人感悟,将经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求得贴切而恰当的理解,可谓 用生命去解读而有的智慧结晶 。
本书是研究魏晋玄学的重要参考书,为汤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 作者钩沉描绘出魏晋思想的变迁、发展之迹,既凸显了本期思想之特质及其内在的发展理路,又注重其与前期思想间的因革损益。 自用彤先生始,学界统称魏晋思想为魏晋玄学。
《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鼻祖王诩的代表作,用晦涩难懂的话语记录了古代纵横家的权谋策略,书中关于识人、攻心、谈判的技巧在今天仍然很实用。百万册畅销书《鬼谷子的局》作者寒川子,从《鬼谷子》中精选99句实用口诀,总结纵横术三大法则,搭配大白话解读,让你轻松领悟两千年纵横家智慧,像纵横家一样识人攻心,无往不利!
本书引赵蕤《长短经》,讲述仁爱、仗义、讲礼、乐乐、名器、法制、刑赏、学识、尚贤等的流弊,由历史上的实例,说明正反相生的道理,证明天地间的人情、事理、物象不是固定不变的,更讲透了人生舞台所上演的循环往复的因果。又加以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等经典,由苏秦、张仪的故事分析人才与世局的关系;以 六正 (即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来讲为臣之道;借 七恕 (为人君的七种恕臣之道)来讲为君之道;举反派六臣(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来讲防邪之道;后列举众多史事讲忠奸之辨,说透了君臣关系和君臣相待的道理。后新增一篇《对日抗战的点点滴滴》,是二〇〇三年南先生关于纪录片《去大后方》拍摄前的谈话,甚是珍贵。
《易余》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是先天易学、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结合的典范。是书不仅提出了 一分为三 思想,而且近似于西方哲学的论证推导,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卷,卷首有《易余小引》、《三子记》和《易余目录》,后附《象环寝记》。 此次增订,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了导读、后记,便于读书更好了解和利用《易余》一书,以及修订之原则。二是参照底本细校一过,并参考其他整理本、学者对《易余》相关篇章的具体研究成果,订正了初版标点、识读的疏漏。三是对《易余》一书引用前人的书证,参加相关通行本,细核一过。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斯 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 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 天人合一 。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 天人合一 背后蕴含的 关联性宇宙论 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 人 与 神 的界限、人能否 成神 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 关联性宇宙论 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 法先王 的同时,又主张 法后王 。孟子创 性善 论,强调养性;荀子主 性恶 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此为杨倞注本。
陈鼓应是庄子研究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这本小书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 思想篇 则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向来被视为玄奥的《庄子》在作者笔下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本书语言浅白说理透彻,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 老子《道德经》简注 在汲取古今注本精华的基础上,对老子《道德经》作简要注释;下篇 中国老子古典学说与西方哲学思想的 视域交融 凡十五章,分别对老子思想中的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政治哲学、思维特点及老子《道德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与分析。 本书试图将老子的思想放到世界思想史的范畴内,通过与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的比较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充分挖掘与揭示老子思想的丰富内涵,消除中外哲学思想的隔阂,会通其意蕴,并藉此校正坐标,阐释中国老子古典学说的特色与水准,从中国本位出发,以 他山之石 克服西方面临的思想危机,捍卫中国在世界思想史上的话语权。
本书用白话通俗的方法介绍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优秀品质和非凡智分体现在《道德经》中,理解老子就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与源头。本书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前承传其本义的重要性。文字简练、寓意深邃,没有偏见,不带私心,让人们在不浮躁、不狂妄中悟出真理,为普及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和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具有非凡的意义。
章以三卷本《京氏易传》为对象,讨论《京传》建候积算之例以及六日七分与八宫卦序之间的可能联系。第二章讨论《诗》 五际 说与殷历的相关。第三章讨论《世经》三统术与刘歆《春秋》学。刘歆《世经》据三统术推排古史年代,并释《春秋》经传。又《汉书 五行志》所载刘歆《春秋》日食说,也全以三统术立论。然三统术与《春秋》经传历日并不吻合,但刘歆在《左传》历数与三统相异时,仍加引证;在经传日食之期与三统推算结果不符时,迳改经传历日。第四章据殷历还原出郑氏的周初年代表,并据以考察后世学者以今、古说归类郑学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由汉及晋,延伸讨论杜预《长历》编排。由杜氏的从赴说可知,《长历》的编排,不但与杜氏的历日考证相关,也与杜氏对经传的理解相关。附论为 《乾凿度》主岁卦贞辰解 ,可与章、第二章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