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正当中国历史大一统格局定局前夜,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时人心中谜团百结:血流漂杵、白骨盈野的战争何时终了?历史将走向何处?人性和文化将有何种变迁? 本书忠实再现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将相的纵横捭阖、生死荣辱,及众多士人、刺客、隐士非同凡响的行迹,呈现了一部全息互动的百年战国史,也展现了思想与历史的微妙互动,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演绎了庄子一生行迹、思想形成过程、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及其对时代与人性的冷眼旁观与独特评议,复活了一个傲视王侯一身骨气、学无不窥超越百家、卓然自立于整个战国时代乃至人类精神世界至高处的至人庄子形象。 庄子看透了战国谜局,也洞察到变局对人性和文化的戕害。他不卷入时代,自觉置身局外,以超然的姿态,在他自身克服了他的时代。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斯 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 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 天人合一 。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 天人合一 背后蕴含的 关联性宇宙论 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 人 与 神 的界限、人能否 成神 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 关联性宇宙论 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 老子《道德经》简注 在汲取古今注本精华的基础上,对老子《道德经》作简要注释;下篇 中国老子古典学说与西方哲学思想的 视域交融 凡十五章,分别对老子思想中的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政治哲学、思维特点及老子《道德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与分析。 本书试图将老子的思想放到世界思想史的范畴内,通过与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的比较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充分挖掘与揭示老子思想的丰富内涵,消除中外哲学思想的隔阂,会通其意蕴,并藉此校正坐标,阐释中国老子古典学说的特色与水准,从中国本位出发,以 他山之石 克服西方面临的思想危机,捍卫中国在世界思想史上的话语权。
章以三卷本《京氏易传》为对象,讨论《京传》建候积算之例以及六日七分与八宫卦序之间的可能联系。第二章讨论《诗》 五际 说与殷历的相关。第三章讨论《世经》三统术与刘歆《春秋》学。刘歆《世经》据三统术推排古史年代,并释《春秋》经传。又《汉书 五行志》所载刘歆《春秋》日食说,也全以三统术立论。然三统术与《春秋》经传历日并不吻合,但刘歆在《左传》历数与三统相异时,仍加引证;在经传日食之期与三统推算结果不符时,迳改经传历日。第四章据殷历还原出郑氏的周初年代表,并据以考察后世学者以今、古说归类郑学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由汉及晋,延伸讨论杜预《长历》编排。由杜氏的从赴说可知,《长历》的编排,不但与杜氏的历日考证相关,也与杜氏对经传的理解相关。附论为 《乾凿度》主岁卦贞辰解 ,可与章、第二章相发
《近思录》由南宋著名儒者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撰,分类选辑了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语录,从道体、为学到圣贤气象,细致又系统地展现了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公认为宋明理学入门书,也被国学大师钱穆列入 中国人的9本书 。 本版《近思录译注》的特色在于,译注者以求道的热诚与谨严来注解与翻译《近思录》,力图极其精确地再现《近思录》的原意,使之横跨千年,传达给今天的读者。同时,长篇导言与题解既扣紧《近思录》本身的内在理路,又融入译注者本人的工夫心得,冀能导人走上 圣学之路 。
《梁惠王篇》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部分 讲在前面 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 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孟子在《万章》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知人论世、以意逆世等,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原则。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 经史合参 、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 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概念和原则给予了精辟的阐释。南先生指出,《孟子》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读《孟子》时要结合《春秋》和《战国策》,知 悉其中所涉历史背景。他将《万章》与《礼运篇》、《论语》
本书是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二。《大学》是入德之门,其中三纲领、八条目的提出,为儒家思想提纲挈领,成为进入儒学殿堂的敲门砖。《中庸》是常理之书,常理也是 终极原理 ,其内容肯定 中庸 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本书以章句的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先生指出,孟子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 之道,即君道、臣道、师道和孝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修养境界 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 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 育的职责 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 守身,即坚持一种人品、行为的标准。此外,《离娄》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 自得 以恢复 赤子之心 。 《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中,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公孙丑》被南先生视为《孟子》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内圣外王 的中心思想。南先生指出,《公孙丑》上下 两章是相连的,上章是学理的发挥,下章则引用事例加以说明,体现孟子重视扩充内养而致外用的境界。 。《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 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 ,故尤加重视。全篇以 尽心 点题,以 修身立命 总领全篇,阐述了 良知良能 、 仁民爱物 、 民贵君轻 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了孔子 乡愿德贼 之说等。
《列子》以寓言、神话、故事、散文等形式,揭示精微的哲理。 与时推移,应物变化 的道理,极端快乐的现实主义、本真的人性展示,活生生的现实与似真亦幻的泡影,对生命的达观、磊落充盈于字里行间。 本书是改写本,可以看到那个遥远时代人们的生命观,正是今天的人们所倾慕的。
本书系根据毓老师1992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吴起兵法》《太公兵法》为古代重要兵法著作,是历代兵家书目,均在 武经七书 之列。 《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相传是战国名将吴起所著,与《孙子》齐名,并称为 孙吴兵法 。毓老师认为《吴子》六篇,皆兵家机权法制之说,但和《孙子》纯用奇不同,《吴子》强调图国以 和 ,教民以 礼 ,治兵以 信 。学习《吴子》,了解古代以儒家论兵主要观点。 《太公兵法》,又称《太公六韬》《六韬》,相传为姜子牙所著,后人多认为是伪书,但书中所反映的的确是商周时期的军事特色,及太公用兵、阴权之术。太公其人,可谓 韬略鼻祖、兵家之祖 。但毓老师特重 同天下之利 之旨,深入讲解《文韬》《武韬》两部分内容,其余部分与《孙子兵法》相参阅。读《太公兵法》,了解太
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后期与朱熹并立的大儒,其思想不仅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据核心地位,而且 风行天下,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杜维明语)。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自1992年出版以来,有力地推动了王阳明及心学研究,业已成为王阳明文集的权威版本。然自是书问世以来,王阳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的王阳明佚诗佚文被发掘出来。束景南教授积十余之功,广阅文献万余种,新发现了大量王阳明佚诗佚文,并对王阳明佚诗佚文的已有研究成果充分予以吸收,著成《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增订版)一书。今在是书基础上,参照《全集》的体例,编成《王阳明全集补编》:凡不见于《全集》者,均编入《补编》)正文部分。按其体裁,分诗、文、语録三编共计诗文约三百八十篇(首),语録近一百八十条。各编内,按创作时代先后排列;每篇佚文
陆九渊(1139 一1193),字子静,号象山,南宋乾道八年(1172)进士。陆九渊直承孟子 先立乎其大者 的思想,以 大疑则大进 的治学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 心即理 说,以及 发明本心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千虛不博一实 等重要观点。他的思想脉络为三百年后的王阳明所继承发扬,形成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史称陆王心学。 《陆九渊全集》以道光三年刻本《陆象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收录了陆九渊的全部诗文、语录,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文献。此本不仅内容全备,且附有清代著名学者李绂的批注,为其他版本所无,极具学术价值。本次整理并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四库全书》本陸九渊文集作为校本,进行校勘,则善而从。力求准确呈现陆九渊文集的原貌。
南怀瑾长期精研国学,于儒释道均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身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极高声望。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其内容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哲学、科学、政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多年来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其文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借助南怀瑾先生深厚的文史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读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老子》的真义,进而在开拓视野,增长处世智慧等方面大有裨益。
张载是对中国思想和文化影响至深的一代大儒。《张载的思想》是西方人系统研究张载思想的代表作。作者从精读张载著作入手,选取张载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汇集和梳理张载论述这些概念的所有文字,按照宇宙观、人性论、圣贤观等多个方面,逻辑缜密地逐步呈现和分析,清晰完整地重构了张载的思想体系。 作者视野宏阔、思考深入,从学术背景探索当时思想界的共识与挑战,在整个儒学史中辨析同一概念的不同内涵,既高屋建瓴地揭示了张载思想的源头与基础,也明晰展现了张载思想中难得的原创性特质。叙述简明、梳理细致、辨析通透,有助于读者理解张载思想的丰富内涵。书中对张载哲学如何被遮蔽、二程哲学如何一步步胜出等问题也做了解答,还原了张载思想在理学史和思想史的地位。
《庄子的奔腾》是著名作家王蒙对《庄子 杂篇》的解读与阐释。在本书中,王蒙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与庄生对话,与庄生共舞,揣摩逼近庄生的意念、雄辩与才华。他以文学家妙笔生花的语言和丰富充沛的想象力,直抵庄子思想的精深之处,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汪洋恣肆,纵横捭阖,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哲学的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