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征引、研读、领会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三十多位西方理论作家的著述,对世俗化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涉及世俗化理论的发端、酝酿和发展、完善过程以及各学者、学派的学术重点,也关联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主要论题有启蒙运动时期宗教衰落命题的理性主义阐释和目的论预言;经典社会学者对世俗化理论的奠基和推动;宗教社会学研究从类型分析向以世俗化为主题的变迁模式转型;新经典范式建构与完善,以及关于现代性、多元化、宗教对话等时代课题的学术讨论;范式视角中多维度分析、理论整合及转型;全球化时代语境中对世俗化论题的重新体认和发挥。世俗化是重要的社会历史主题,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范式,上承宗教批判,下联宗教多元化,关涉宗教在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形式和地位问题,西方世俗化理论研究对宗教中
本书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尧舜三代的 克明俊德 、 协和万邦 和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中经老子道法自然与孔子仁恕通和的互补,为三教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方向。两汉到隋唐,儒学主导,道学(道家和道教)壮大,佛教进入。儒道由互绌而互通,儒道与佛教由生疏、争论到理解、互鉴,形成儒为主、道佛为辅的不等边文化三角间架,左右了中华思想的主流走向。宋明时期,三教理论融合形成三个高峰:儒家道学、道教内丹学、佛教由禅宗发展出各种禅学。明清时期,三教合流扩散下移,从精英文化扩演为民俗文化,影响到其他宗教。民国以来,西学大潮涌进,三教俱被边缘化和贬抑,但仍保持对民俗生活的广泛影响;三教精英用三教通和的精神,在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吸纳西学的精萃,剔除西学的糟粕,推动三教的创新和复兴,展示了自身的
《宗教心理学》关注宗教心理学经典名家思想,重视核心概念和理论探究,聚焦不同宗教和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注重研究方法多样整合,论及中国宗教和社会心理关切,为建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体系而努力。本书是第五辑,内容涵盖弗洛伊德、弗洛姆等传统名家的宗教心理学思想,儒家、佛教、道教、基督教、民间信仰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佛教互联网传播的社会心理机制,宗教与社区心理学以及宗教与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是一本认识密宗的入门书,对象是首次接触密宗的人。将一些密宗的基本概念,通过文字,让读者了解到修行密宗的基本方法,进而生起对密宗的热情。这是作者在200年到2003年的两年间,在香港九龙塘修明佛院每周六向普通会员介绍密宗的讲词,由弟子林丽萍记录并整理,再由作者修改润色。其中数篇,是密宗弟子结集时我加写进去的。无论如何,此书作为入门书,是非常珍贵的。
《唯识思想入门》由作者上田义文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与唯识思想相关的五篇论文构成,即篇《唯识思想入门》(what?is?Idealism?in?Buddhist?Philosophy)、第二篇《佛教哲学中的思维》(Thinking?In?Buddhist?philosophIy)、第三篇《论parinama》。第四篇《唯识与无心》以及第五篇《论无心》。五篇论文尽管各有旨趣,但所趋向的却是一个焦点,即所谓“唯识思想”在佛教哲学乃至整个佛教思懋体系中究竟如何定位的问题。作为研究路径,作者采取了国际上较为通行的语文学的方法,即通过对pratibhasa、parinama、prajna百、acitta等核心概念的语义剖析,以找出各自的流布线索以及在转译成为汉语时所发生的变异。作者强调,古来之所谓唯识思想,在世亲菩萨以后开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走向,一是由安慧所代表的强调“识无”的传统走向;另一是由玄奘所代表的强调“识转”的变异走向,而
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 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以预测人或事的吉凶,自成一家。所谓河洛之法,天干取其纳甲之数:壬甲纳于乾为六数,乙癸纳于坤为二数,庚纳于震为三数,辛纳于巽为四数,丙纳于艮为八数,已纳于离为九数,戊纳于坎为一数,丁纳于兑为七数;地支则取先天八卦合化之数:北方亥子一六数,东方寅卯三八数,南方已午二七数,西方申西四九数,四维辰戌丑未五十数;然后单数相加总和为天数,双数相加总和为地数,再与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相较阴阳二数之多少以分强弱;而后据天地二数之馀数荡成卦象,并视其卦象中的元气、化工如何,找元堂,再以元堂为起点,行大运,变小运,相互较量,则吉凶祸福显矣。 本书所述的方法
人如果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就会在如梦的人生中迷失自己。信心的建立,来自对生命真相的觉知。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道路。这个事实,并不是看见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能看见。这是文殊菩萨为我们承诺过的,如果你肯相信,你就拥有了陪伴一生的礼物。信仰的本质,就是托付。有信仰,人的心会变得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