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 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指南。
中国流传极广、家喻户晓的传奇佛法经典《心经》,全文260字,却是公认的"佛法核心"。 本书与其他佛法书不同:作者费勇教授,潜心研究心经二十多年,突破性地将《心经》智慧与日常生活融会贯通,让您读懂《心经》;通过精彩纷呈的解读,将《心经》真实原意与精髓展现在您面前,无论您是否有宗教信仰,阅读本书都将受益匪浅;特选原汁原味的《心经》版本,原文注音,译文通畅,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修心、养心、静心的修行。 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心经,轻松汲取佛法核心智慧,内心强大平静,心累一扫而空!
《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 2》 铃木俊隆禅师的本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初心”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艾思比·布朗从他
继克里希那穆提、之后,又一位智者之书为我们点亮人生的智慧之灯。作为全球的禅师,阿姜查被称为我们时代的智者,他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困扰我们的最深奥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活着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归宿是什么?怎样才能快乐地生活?这些近乎的问题,在《这个世界的真相》中都能找到答案,在阿姜查看来,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呼吸之间的简单问题。如果你能呼吸,你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的书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能以一种格外简单的方式自然地融入我们的心灵。与生活在都市中奔波、劳碌的人们能轻易地发生对接与碰撞。他的书,是献给都市心灵的田园牧歌,是进入疲惫心灵的一捧甘泉。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 针对生命中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
神灵崇拜是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它是民间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撑点,作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贯穿于社会实践,成为民间百姓的基本思想资源,也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和祈祷对象,宣泄痛苦和欢乐。他们深深地明白,一切神灵都是虚幻的,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其存在。在民间文化世界中,自然界的一切都具有神性的色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寄寓着他们的理想和情怀;他们在塑造神灵的同时,也在塑造他们自身,让所有的灵魂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与他们共处。与世俗生活相比,神灵崇拜系统是天国的盛宴,关照人寰,构成中国文化的又一个空间。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 针对生命中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是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艺术、有关爱情。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主要讲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传统文人在政治生活、读书生活、情感生活、偶像崇拜等不同侧面所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化,并剖析了韩愈、谢灵运、苏轼三个典型的文人个案,体现出佛教对传统文人无往不在的巨大影响。
《黄龙宗简史》全面阐述了黄龙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哲学观点、思想方法、门庭设施,梳理了北宋至清的传承脉络、流传分布、禅师状况,同时于几十种灯录中,有目的地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宗谱吊图,一次将黄龙宗弟子从七宗中挑选出来。
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 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直到他圆寂前说出这一偈,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挺着大肚子游走街头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从此,原本庄重的弥勒佛像,变化成了你我所见到的那个形象,不仅被请进中国的寺庙,还漂洋过海到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凡是佛教流传
在中国,观世音绝不仅仅是佛教所专有的一位菩萨。 观世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期积累由历代人民大众集体创造的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她深入到戏曲、小说、诗词、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 所以,无神论者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研究观音,写观音题材的戏曲和小说。 这部观音小说,有两个特点: 是继承了元、明、清、民国以来的历代观音小说原有的故事梗概——因为作者主张现代人写历史题材,不要滥改历史作品中人物的原型,而应在“老汤”里煮出新口味。 第二是塑造了小说人物的新形象——以传统的观音故事为主线,揉入了大量的古代戏曲、小说、笔记和民间传说中有关观音的情节。例如,观音和龙女,历代的观音小说,都重复着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龙女犯了天条,被赶出龙宫
本书从中国成千上万座佛教寺院中,撷取七十五座佛教寺院,通过介绍发生在这些佛教寺院的九十三个故事,既向世人展示佛教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向世人揭露封建统治者通过佛教寺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斑斑劣迹。
本书是《禅门诗偈三百首》第二部,许多时候,不可说的禅,在禅诗里却以诗的语言说得明明白白。 本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 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