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愿意把《清凉山上》看成是一本能令心灵有所归依的人生答案之书。 本书记录了《次第花开》的作者,当当网心灵导师榜2015年*影响力作家希阿荣博堪布对五台山各胜境的参观朝拜。沿着25年前法王如意宝朝礼五台山的足迹,尊者一路上讲述的各胜境的历史典故以及诸多大圆满祖师的修行故事首次出版发行。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本旅行指南,这本书能带你探寻五台圣境的风貌和典故。如果你需要一份朝山修行的导航,那么,请跟随尊者的足迹一一遍礼。
这既是一本轻松愉快的物理之书,又是一本观点独特的人生指南。 世界的存在和运转是依循物理定律的,我们自身也应该遵循它们的道理。 人生不会虚度(能量守恒定律),人生不会沉没(浮力),人生难免混乱(热力学第二定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子的吸引与键结),从相对论里学会尊重其他观点,在四种基本作用力里享受人生旅程 除了物理定律外,没有更好的人生道理了。 尽管世界是个庞然大物,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但如果你了解了它的基本定律,就有办法应对一切困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编著的《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内容简介:在现代人看来,快乐,理应是最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生活舒适,渴望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把不快乐当作坏事,千方百计想要逃避它。然而,我们却常常失望地发现,种种抓取快乐的努力终究是一场徒劳,我们的快乐转瞬即逝,不被确保。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被习气所熏染,我们的期待无穷尽,所以恐惧无穷尽,我们的心念不清净,所以烦恼不止息。如果我们不稍稍改变旧习气,不调整对快乐的理解,那么是无法拥有真正的快乐的。 这部《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实修指导,通过对每一修持步骤的详细解说,及其背后精义的透彻解读,慈悲地松动我们因僵硬而受苦的心,让它变得柔软而清明。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 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1920年8月,年轻的瑜伽行者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踏上了“斯巴特城号”,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西方之旅。自此,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克利亚瑜伽开始照亮整个西方,解救无数迷茫的心灵。 在《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当中,尤迦南达大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前半生追求真理之路的诸多片段,他与上师圣尤地斯瓦尔之间感人至深的深切情感,与甘地、泰戈尔等圣人之间倾心相与的坦诚交流,以及他运用瑜伽密术体会宇宙真义时所感受到的巨大愉悦。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是1946年版的修订版本。1952年尤迦南达大师去世后,由于仅余几千册原版被收藏者弄丢,尤迦南达基金会对该书进行了修订,修订版在世界上先后被翻译为19种语言,售出上百万册。本次再版是为纪念该书问世60周年推出的 版本,由尤迦南达基金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结集了佩玛·丘卓数本著作中的一百零八篇教诲。它们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是引领我们人生的智慧。“大乘”意味着更大的乘具,这条道路能引导我们逐渐脱离自我沉迷的紧缩状态,进入一个与全人类建立深刻情谊的宏大世界。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拣选出来的教诲,能让我们一瞻大乘佛法的堂奥,品尝到它所提供的修行方法,以及能够在生活里实际应用的洞识和禅修。
《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以冲刷掉现代人生活中的无明与不安,抚平各种困惑与需求,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全书既有着原典的精炼智慧,也有着因应世局人心的崭新诠释,是一本现代人的智能生活行动指南。 世间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处处随顺己意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面对无常,调伏自心。这个答案,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拥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寂天菩萨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来了。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可谓一部万能的“情绪处方”,记述了许多对治情绪的智能方法。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 针对生命中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