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人如何改变》(提姆·连恩、保罗·区普合著)之后,“辅导”系列的第二本书。保罗·区普在书中指出,“在许多基督徒的生命中,并没有真正给基督留下位置,他们的信仰不在基督本身,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去过属世的生活。”他邀请每位天路客走出自我小王国,与他一同进入更大的国度! 原则告诉我们,人受造是为了荣耀神。保罗·区普勉励大家要有远见,看穿个人成就及物质主义的欺骗性,寻求更大的目标,活出神的荣耀,在这个伤痛破碎的世界,发挥出永恒的影响力。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对《唯识论》以及科学与哲学等相关问题颇有认识和创见,本书收入他的15篇论文,《阿拉廷的神灯》谈彭加勒的科学成就与思想;《理性生命的朗现》谈爱因斯坦的科学与哲学;《世界的可理解性与科学的不可理解性》是对一位物理学家论物理学与哲学关系书的评论;《理性与生命》、《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是谈读牟著的心得和体会;《史汉历志初读》是对中国古代制历和改历的原理的探讨;《科学理性与自由主义》想通过学习玻尔诠释量子力学的“互补哲学”,来说明科学理性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自身限度有清醒认识的一种稳健的理性,与哈耶克着力批判的“建构论唯理主义”自有“内”“外”之别;……从科学哲学到唯识论,从文化理性到古代历志,篇篇都有精辟论述,独到见解。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所选编的
《理智设计论:科学与神学之桥》试图根据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清算和批判自然主义世界观和科学观。作者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并非仅凭科学论证而得以流行和深入人心。在进行论流行之前,英国自然神学有很强的影响力。进化论得以流行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自然主义世界观取代了英国自然神学中的理智设计论密切相关。在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主导之下,进化论便成为排外且独断的生物学研究纲领。但当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理智设计论具有很强的科学说明力,它极有希望成为取代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进化论的科学研究纲领,因为理智设计论能解释许多进化论所解释不了的生物现象。当代信息论的发展也强有力地支持了理智设计论。理智设计是科学研究的合适对象,具体复杂性正是判别一个事物是否理智设计的标准。作者还认为,科学与神学并非势若水火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后现代性不能容忍和本质,而神学所关注的恰恰是和本质。神学在后现代世界有无立锥之地?后现代神学是否可能,抑或后现代与神学连在一起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神学能否回应后现代主义?在凯文?范胡泽编著的《后现代神学》中,神学家们以不同方式对后现代理论所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回应。本书部分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后现代神学;第二部分从后现代的视角检视了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本书论述清晰,内容丰富,是了解后现代神学的指南。
《 道德经 诵唱版》是在中国道教协会三位会长亲自参与、支持和关怀下得以完成的宏大文化工程,即“《道德经》音乐化工程”。第六届会长闵智亭(全国政协第十九届常委会委员)组织音乐作曲;第七届、八届会长任法融(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主席、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常委会委员)提供经文版本(以“楼正本”为底本);第九届、十届会长李光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十四届常委会委员)为本书作序,并出任编委会顾问。 作为全世界共推的智慧圣典,老子的《道德经》揭示了宇宙形成之奥秘,万物生化之规律,治国持家之道理,修身养性之要义,处事为人之原则。 《道德经》是生意、生活、生命“三生有道”的哲学系统,是元精、元炁、元神“三元保真”的修炼系统,是重塑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实践系统。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对《唯识论》以及科学与哲学等相关问题颇有认识和创见,本书收入他的15篇论文,《阿拉廷的神灯》谈彭加勒的科学成就与思想;《理性生命的朗现》谈爱因斯坦的科学与哲学;《世界的可理解性与科学的不可理解性》是对一位物理学家论物理学与哲学关系书的评论;《理性与生命》、《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是谈读牟著的心得和体会;《史汉历志初读》是对中国古代制历和改历的原理的探讨;《科学理性与自由主义》想通过学习玻尔诠释量子力学的“互补哲学”,来说明科学理性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自身限度有清醒认识的一种稳健的理性,与哈耶克着力批判的“建构论唯理主义”自有“内”“外”之别;……从科学哲学到唯识论,从文化理性到古代历志,篇篇都有精辟论述,独到见解。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所选编的
佛教是世界诸多宗教中体系庞大、教义复杂、影响力大的一种。佛教崇尚人生的超脱与生命本真的淳朴,劝诫人们净化心灵、广布善缘而得其正果。 时尚的鼓噪充塞耳鼓,世俗的经佛网罗遮覆了人性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商业性的繁忙是一种耗散,时刻耗散的生命实在是自然界的一大悲哀。然而,那些开悟的禅师,在自身与现实的撞击中却能电通光透,闪耀出光照千古的机锋。他们超拔于红尘之上,长袖飘飘,一脸慈悲,在对人间万象的徐疾指点之间,敷演妙谛,阐幽发隐,犹如天雷轰转而又温煦高迈,足具警醒世人的伟力。他们以禅者之身克己而为,身体力行,大智大勇,洒脱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通通宛若过眼云烟。千峰顶上屋一间,我有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逝,今晨唯有老僧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快活。 禅者以自身的行为开拓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