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将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金刚经、 心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13部佛经,结集,外包装一函套,整体推出,以追求整体性效应。
《道藏说略(增订本)》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三洞四辅”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藏密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一部分和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是印度藏密教的简单移植,而是佛教文化和本土宗教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的结果,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藏密本尊》,采用汉英文对照,图文结合的画册形式,重点介绍藏传佛教中比较重要本尊和护法神,包括金刚持、金刚萨唾、时轮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集密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大黑天、金刚亥母、马头金刚等,它们的形象各不相同,有善相、怒相和善怒相兼具的,充分展现出藏密文化的独特风采。
汉文《大藏经》是汉译佛教经典与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撰写的佛教著作的总汇,卷帙浩繁,内容赡博,所涉及的领域也极其广泛,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藏。本书系统又详尽地考释了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的源流及大略,内容分经录、教史、传记、宗系、纂集、护法、地志、杂志等八大部,共收录佛教文史类典籍二百三十部二千四百五十八卷。
《炁体源流 道家养生经典辑录 增订新版(全2册)》 《炁体源流 道家养生经典辑录 增订新版(全2册)》 中国古代关于道家的典籍繁多,一般人哪怕穷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尽观全貌。本书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如《道藏》等诸多道家原典中的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的绘图,以及精准实用的注解。为普通人了解道家文化、修身养性,省却不必要的参访功夫,实为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全书繁体竖排。此次再版由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许理惠道长主持修订,增补米晶子道长的手稿,修正旧版存留的诸多问题。“炁”化三清,“體”能载道,“源”乃先天道统,“流”为老君法脉,书名故曰《炁体源流》。
书稿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魏正中教授提供。本书于2009年12月曾出过精装版(8卷本),在学界反响较好,书也早罄。图齐,意大利籍,著名藏学家,曾多次到印度、中亚地区、我国西地西区进行等进行考察,对佛教考古和藏区文化有精深研究。魏正中,意大利籍,主要研究新疆佛教、丝绸之路考古等。
本书是“科学唯物主义”学派领军人物马里奥?邦格的代表作。它是邦格从信息时代的特征出发,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对新知识的产生和知识体系的统一现象与机理,所进行的思考的结晶。同时,它以半个世纪来科学的发展为素材,深入阐述了其“涌现的系统论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十分有益于中国学术界开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主要论述了新事物,特别是新知识“涌现”的依据和机理。邦格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逐次说明了自然、技术、概念、符号、知识、文化等不同层次的系统的涌现特征。第二部分则力图说明以往条块分割的科学知识体系正在加速呈现出“汇聚”的趋势。邦格逐一说明了对人类性别的解释,需要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合作;理解国家呼唤着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
2007年是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纪念,他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开拓者。马礼逊的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文版)》为“马礼逊文集”之《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是研究马礼逊的生平和事迹所必须依据的重要史料。《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文版)》收录的马礼逊的日记及信件以及间插的时人评论及背影介绍,是研究历史语言学、中译、近代外语教育、近代印刷出版、近代报刊史、西方汉学史等的重要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具体论述上,除“导论”与“结论”部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兰州清真寺中的族群认同》共分为五章,其中章是对兰州回族社区历程的呈现,第二章至第五章则各有侧重地分析了城市社会宗教传统文化的现状,清真寺与回族个体、群体的关联以及清真寺在宗教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之间扮演的角色。
本书是唐望系列影响深远的一本,是一种超级文化现象的展现。记录了卡斯塔尼达在《巫士唐望的教诲》出版之后重返墨西哥,继续在唐望的指导下学习印第安文化的经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混乱、否定、沉溺和执着,这是我们痛苦和烦恼的来源。唐望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如何理清混乱,获得力量,创造全新的生活梦境。唐望告诫人们,应当像个战士那样的去生活,不畏学习的艰苦,努力成为一个不莽撞,不畏缩,尽自己全力去解开个人力量的奥秘的人。
郑圆明主编的《上药真诀(中华道医精粹上中下)》为什么要用“上药真诀”作为书名? 因为我们江西玉皇古宫的根本经典《高上玉皇心印经》的开篇首句,即为“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这里的“上药”,是对应“下药”而言。所谓“下药”应该是指中医药里的各种植物类药物,当然也包括少量矿物类、动物类药物。 什么是真正的道医? 我们认为,道医是以道家道教的哲理为指导,以三品上药“神与气精”为主要内涵而调理与提升身心生命状态与层次的一种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是历代道家道教界的道长经过多年的修炼而提炼出来的有关人类生命健康、长寿的一个特殊医学派别,它 了世间普通中医的层次。 道医是为世间普通中医的创立提供了内证的方法,道医为提升世间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予以了理论指导,道医是隐匿在世间中医体系背后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100卷,为中国佛教的重要论典。存世年代*早的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保存了此书的早期形态,具有多种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整理研究。本书在全面普查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基础上,以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敦煌写本与传世刻本相证发,将校勘学与传统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相结合,综合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校勘方法,首次对500号左右的《大智度论》写卷从解题、字词、句读、注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力求全面展示敦煌写本《大智度论》的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校勘谨严、内容真实可信的汇校整理本,使这部佛典的学术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广告语:千幅书影,万种藏品,近代西人在华出版物讲述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本书涵盖1842—1942年间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士在中国刊印出版的各类书籍以及海外出版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献,以作者全力收集到的上述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内容等为线索,分六十章展开,对这一时期出版的近千种出版物的版本、源流、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作了详尽的梳理,探微发覆。作者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反映出“传教士汉学”向“专业汉学”这一汉学 重要演变过程的面貌与特征,亦能丰富对这一时期中西交流史、我国近代出版史和印刷史的认识。正文后另附二十二则目录,有上海土山湾印书馆、河间胜世堂印书房、香港纳匝肋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中英文、小语种出版物目录,中英文报刊目录等。
《天神与天地之道》以上古信仰和传统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历史文献材料,对商代的天神信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上古神龙形象的来源,商代双嘴龙的信仰, 申 字的演变,商代神纹的来源,凤、虎、鸟神的神能及崇拜,天帝的概念,商代礼器上的人面像,甲骨卜辞上下若的意义,先秦 神明 的概念,商代 五色 概念的形成,商周 道 的本义及演化,等等。
魏庆征编的《世界宗教艺术图典(精)》以浩瀚的篇幅容纳世界种种宗教艺术作品,3000余幅全彩图片精彩呈现了人类的宗教文化及其影响力。以期便于读者充分地了解人类丰富多彩的艺术与宗教的渊源和关联。内容横跨五大洲,纵览史前至21世纪,不但系统地介绍了犹太教、基督救、佛救、伊斯兰教的艺术,而且对古代北欧、古代西欧、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宗教艺术也进行了梳理,还呈现了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美洲的各类宗教艺术。
本书是一部用现象学直观与先验论演绎的还原方法,研究神话理论兼及神话学逻辑史的学术专著。本书的讨论始于对神话学理论的经典概念所规定的神话现象的经验性直观。通过神话概念在理论使用中凸显的叙事对象—题材内容规定性与信仰意向—体裁形式规定性的二论背反,指出神话概念的内部矛盾起源于传统神话学对神话实践的理论遮蔽。通过直观神话信仰意向形式在文化叙事制度实践中的观念功能,进而分析地还原文化性叙事表演实践的交往意向形式,演绎出文化表演的责任理念,并通过对责任理念意向形式的进一步分析还原, 终演绎出人在道德上应然的理性信仰意向形式和意向对象的双向结构,即人的纯粹理性和任意对纯粹理性情感神圣意志的反思性敬重,以及纯粹理性情感神圣意志对人的纯粹理性和任意的规定性立法,而这也就是人应然的神话(信仰—
这是一本虽然很专门,但也是解释密教不密的著作,值得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