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优选、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指月录》,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万历间骡汝稷编纂。全书记述禅宗世次,上始过去七佛、西天祖师、东土祖师,下至宋大慧宗杲止,共禅宗传承法系650人之言行事略,机缘语句。全书具有一般禅宗灯录的特色外,还附裁了许多禅宗名宿的拈颂评唱以及作者的辨析论议,收录禅宗公案1700余则,自问世以来十分流行,“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来,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广为僧俗两界奉读,是参禅证道、明心开慧不可不读的祥宗名著。
《比丘尼传》,四卷,梁庄严寺沙门宝唱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卷一录东晋比丘尼十三人,卷二录刘宋比丘尼二十三人,卷三录齐代比丘尼十五人,卷四录梁代比丘尼十四人,总数为六十五人,并附见五十一人。本书是中国佛教史上部比丘尼传记,其著录初见于《开元释教录》。书中保留了诸多关于早期中国佛教和当时社会的珍贵史料,如比丘尼戒的传入,佛教在南朝士大夫阶层中的情况,南朝的佛教制度,以及当时妇女的生存状况,等等;并于每篇传记后附录大量与传主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本书是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是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部杰作 。该书在介绍藏族文化背景与历史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藏族在信仰佛教以前的信仰和早期佛教;格鲁派 革新或当权的佛教;格鲁派寺院 拉卡楞寺。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
《道德经导读》是著名学者鲍鹏山教授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类全新力作。前有万字导言,系统梳理了《道德经》的版本源流和核心思想。上《道经》,下《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针对每一章原文,有今译,有注释,有导读,《道德经》中不少语言表达已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在各章最后也对成语来源做了标注,并增加了相关章节链接,以帮助读者厘清《道德经》的整体逻辑脉络。全书重在导读,《道德经》的文本高度抽象和简约,本书作者通过说明背景、阐明用意、理顺逻辑,并对原义做适当发挥和展开,深入浅出,用精妙的解读帮助读者真正领悟《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鲍鹏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系列”,含《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导读》《道德经导读》《庄子导读
《道德论集》是奥古斯丁神学思想在伦理上的表达,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伦理学著作之一。本书收录了九篇文章,分别讨论自制、婚姻的益处,寡居和贞洁,说谎的伦理,灵性与肉体的高低互补关系,死者礼仪中真正展现的信心等。借着九篇不同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和神学洞见。 从这些论著中,可以看到基督教即使在获罗马帝国承认其合法性后,在信徒生活上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奥古斯丁的这些不同文章是对于种种问题的回应,包括说谎、自制、贞洁、如何料理死者等看似简单,但无一不关涉基督信仰的 大事 。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创立前的社会与宗教背景、原始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的内容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要全面了解佛教,必须掌握其宗教、文化背景,婆罗门教等先于佛教的宗教对释迦牟尼从王子到觉悟者的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入灭后,其弟子们集结会诵形成的《阿含经》,揭示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由于对教义理解的差异,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大众部教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推动佛教迈向新的高度,开创了佛教传播和发展的新纪元。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 —— 、 、儒家、道家、 、 、 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 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 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 的精神内涵。 史密斯尝试把世界 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 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 的人文通识经典。
《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为 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之一。 作者理雅各,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本书,是理雅各为美国传教士文惠廉的《论将 Elohim 和 Theos 正确地译为汉语的辩护文》而作,通过引述经史子集中有关 神 、 上帝 、 灵 等概念与基督教信仰中的 God 对比,论证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内容涉猎西方多种文化与语言的比较。
本书是近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论述禅、禅宗、禅法、禅修等内容的文字精要选编,分为开示篇、书信文记篇、法语篇和诗偈篇四个部分,涉及参禅法要、禅宗与净土、机锋法语等诸多内容。同时,附以禅门五家法脉源流的相关文献,以见虚云老和尚在禅宗目前所占有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将其生平传略置于文末,以助读者深入了解虚云老和尚的“禅的一生”。
《中国社会中的 》是研究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 的“ ”。 全书对中国 进行了 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 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 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 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历史记录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拥有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历史记录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这部书稿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译经活动以及他的佛学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二是这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即忠实于历史,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历史背景不虚构。它的本质是真实的,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三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真实、人物思想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和文学性的描写,是用文学的语言写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不是评传。涉及到的佛教哲学尽量用通俗语言表述;四是重现历史面貌,诸如古代的龟兹都城延城的风貌、凉州和长安的佛教面貌。既能再现历史的真实,又具可读性。
本书在将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分为便物历、施物历(含施物入历、施物破历、施物交割历及历状)、施物出卖历(含唱卖历和货卖历)、分儭历、什物历、诸色入破历(含入历、破历和入破历)、帐状和凭据等几大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出土文献和传统文献,从起源、性质、结构、记帐格式、记帐方法、残卷的拼接缀合等方面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同时又从 社会史、寺院经济史等角度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严蔚冰先生整理编著的新版《达摩易筋经》,在全面展现古本《易筋经》原貌的同时,针对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要,突出了其养生保健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生功法。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衙藏板”《易筋经》进行整理、注释,旨在保存和还原功法的本来面目。第二部分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达摩易筋经的理论、功法,辅以完整的演练指导图解,并随书附赠教学挂图,提供演示视频。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 —— 、 、儒家、道家、 、 、 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 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 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 的精神内涵。史密斯尝试把世界 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 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 的人文通识经典。
本书是对佛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专著。曾在2002年出版过,此次出版对多处内容做了更新和修订。书中对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扼要地勾勒,对佛教主要典籍的形成、发展及种类进行了概述,并就佛教学说中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列专题研究。作者考察了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及核心思想,阐述了它们的产生原因、发展脉络、历史影响等,探讨了佛学思想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和人生所起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发展目前所具有的地位等。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学者的专业用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系统了解佛学知识的基础读物。
苏美尔人属于一个非闪族、非印欧的民族,自公元前第四千纪开始到第三千纪末生活于南部巴比伦尼亚(在今伊拉克境内)。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创建了世界上 早的城邦文明,其信仰和神话、文学影响了其后的近东 ,包括 、基督教和 。苏美尔神话是世界上 古老的有文字记载的神话。萨缪尔·诺亚·克拉莫尔穷其一生研究的苏美尔文明,将分布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楔形文字泥版的零散内容整理出来并翻译成英语。本书是他整编的重要著作,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苏美尔泥版文献中保存下来的神话体系,中译本为 出版。
金字塔支撑起莎草纸上的文明,象形文字记录人类的前世今生;三联神、八元神、九柱神,世间万物皆具神性。 作者钱伯斯利用古埃及的珍贵文化遗产,如吉萨金字塔、莎草纸文本、荷鲁斯之眼、罗塞塔石碑、狮身人面像等,与古埃及 的神话,如奥西里斯的复活之旅、众神与恶魔赛特的斗争、众神守护尼罗河水洪水季的到来等,结合古埃及33个王朝的 替兴衰,探讨古埃及人构想的宇宙图景。 几千年来,古埃及神话编织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宇宙力量之网,从前王朝时代到罗马时代,始终随着王权和神权的起起落落而变幻莫测。
本书是一部日本神话研究的入门之作,由日本当代比较神话学杰出代表吉田敦彦的两部著作《日本神话的源流》《神话的考古学》合并而成。全书以整合视野为日本神话正本清源,认为日本神话体系包含起源不同的诸多要素:印欧神话经阿尔泰,以游牧民族为中介,将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民族神话传至朝鲜半岛,又由朝鲜传至日本;与印欧神话并立,对日本神话有重大影响的是中国长江以南至东南亚等地区的农耕文化,其中的稻作神话在日本神话中占有重要位置。本书是神话考古学派关于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吉田敦彦打破了传统的文本化的神话观念,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文字产生以前的时代,利用史前物质文化的实物,如神像、陶器图像、纹饰等,参照民族志的材料,解读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
杨庆堃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 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